于易水送人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品简介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创作背景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于易水送人》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翻译注释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1)此地:这里指易水岸边。

(2)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3)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这里指荆轲。

(4)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5)昔时:往日,从前。

(6)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7)没:即“殁”,死。

(8)水:指易水之水。

(9)犹:仍然。

全文拼音版

shuǐsòngrén
biéyāndānzhuàngshìchōngguān
shírénjīnshuǐyóuhán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七岁作《咏鹅》传诵千古,其诗文辞华美,尤擅骈文,讨武曌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锋芒毕露,连武则天读后亦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兵败后下落成谜(一说被杀,一说遁入空门)。诗作开拓了初唐气象,对扭转六朝绮靡文风有重要贡献。

骆宾王的诗

相关推荐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唐代〕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于阗采花

〔唐代〕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于王抚军座送客

〔魏晋〕陶渊明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南北朝〕谢灵运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于塞北春日思归

〔唐代〕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

〔两汉〕徐干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