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中唐"苦吟派"诗歌的代表作,以简淡笔墨勾勒出禅意盎然的山水画卷。诗中"松下问童子"设置戏剧性对话,"言师采药去"点出隐者行踪,"只在此山中"拓展想象空间,"云深不知处"以虚无缥缈作结。全诗语言洗练如白描,意境空灵悠远,在问答间完成从寻访到神遇的升华,体现了中唐诗歌"由实入虚"的美学追求,成为禅意诗的经典范式。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寻隐者不遇》此诗作于元和年间(806-820),贾岛隐居长安终南山时期。作为还俗诗僧,诗人深受禅宗影响,将"寻隐不遇"的日常经历转化为精神悟道之旅。诗中"云深"意象既写终南实景,又隐喻佛法深奥。作品诞生于中唐佛教鼎盛期,通过世俗化的寻访场景,展现文人"亦儒亦禅"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乱世中知识分子寻求心灵解脱的普遍心态。
翻译注释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注释
(1)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2)言:回答,说。
(3)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4)处:行踪,所在。
全文拼音版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其诗清奇僻苦,精于炼字,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代表作《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等以“推敲”典故闻名。早年为僧,后还俗应试却屡试不第,晚年任长江主簿。诗风孤峭冷寂,多写贫士困顿与自然幽境,开晚唐“苦吟派”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寻隐者不遇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