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材翁赴秦佥

〔宋代〕黄庭坚

金沙酴醾春纵横,提壶栗留催酒行。

公家诸公酌我醉,横笔送晚延月明。

此诗诸儿皆秀发,酒间乞书藤纸滑。

北门相见後十年,醉语十不省七八。

吏事衮衮谈赵张,乃是樽前绿发郎。

风悲松丘忽三岁,更觉绿竹能风霜。

去作将军幕下士,犹闻防秋屯虎兕。

只今陛下思保民,所要边头不生事。

短长不登四万日,愚智相去三十里。

百分举酒更若为,千户封侯傥来尔。

作品简介

《送张材翁赴秦佥》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中回忆了昔年与张材翁长辈的交游和张材翁的成长,并对朝廷的屈辱求和表示不满,为张材翁难以建立战功而感到惋惜。全诗结构曲折奇特,句法生动变化,体现了奇古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送张材翁赴秦佥》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送张材翁到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任军中的幕职。

翻译注释

翻译

金沙花和酴醾花纵横盛开,一片春色。

你家的父辈们与我饮酒至醉,听着横笛,送去了黄昏,又迎来明月。

那时孩子们都灵秀开扬,在酒席间拿出白滑的藤纸请我写字。

十年后,在北门相见,当时的醉语已忘掉十之七八了。

在滔滔不绝地谈论赵广汉、张敞怎样当官的人,正是当年在酒筵上黑发的少年啊。

悲风吹着栽了松树的山丘,匆匆又过了三年,更觉得绿竹能耐风霜了。

现在去做将军幕下之士,还听说为“防秋”调集了虎兕般的士兵。

现在皇帝想“保护人民”,所要的只是边境不发生战事。

人寿短长,不过四万日,愚蠢聪明,也相距不远。

满斟的酒杯,却不知为何举起,被封为王族,不过是偶然的事情罢了。

注释

(1)酴醾:一种植物。

(2)省:清醒。

(3)虎兕:指虎与犀牛,比喻凶残的人。

(4)短长:时间长短。

全文拼音版

sòngzhāngcáiwēngqínqiān
jīnshāchūnzònghéngliúcuījiǔxíng
gōngjiāzhūgōngzhuózuìhéngsòngwǎnyányuèmíng
shīzhūérjiēxiùjiǔjiānshūténgzhǐhuá
běiménxiāngjiànhòushíniánzuìshíshěng
shìgǔngǔntánzhàozhāngnǎishìzūnqián绿láng
fēngbēisōngqiūsānsuìgèngjué绿zhúnéngfēngshuāng
zuòjiāngjūnxiàshìyóuwénfángqiūtún
zhǐjīnxiàbǎomínsuǒyàobiāntóushēngshì
duǎnzhǎngdēngwànzhìxiāngsānshí
bǎifēnjiǔgèngruòwèiqiānfēnghóutǎngláiěr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送参寥师

〔宋代〕苏轼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送别裴仪同

〔南北朝〕王褒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

送僧浩初序

〔唐代〕柳宗元

儒者韩退之与予善,尝病予嗜浮屠言,訾予与浮屠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予,且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屠。”

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屠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

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

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屠游以此。

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此人寓退之,视何如也。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代〕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唐代〕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送别得书字

〔唐代〕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送崔珏往西川

〔唐代〕李商隐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