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宋代〕苏轼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作品简介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词上片回忆故友徐守君猷与胜之的感情;下片写胜之的无情。全词运用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技法,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元丰六年徐守君猷离黄去湘后,侍女胜之也离他去了姑熟,改嫁于张乐全之子张恕。元丰七年七月,东坡改任汝州,过南州,去姑熟,再见胜之。胜之失态无情,东坡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离别已成过去,如一江流水,伤别的眼泪还湿润着香帕。司马相如依旧是清瘦的神仙。住在神仙住的仙宫,令人向往。

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歌声圆润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女子的眉毛刚刚画成,极其美丽。骑马回来时还半遮着脸面。

注释

(1)浥香泉:浥,湿润。香泉,美人的眼泪。

(2)相如:司马相如。指代女主人公的情人。

(3)臞仙:清瘦的神仙。臞:消瘦。

(4)瑶台阆苑:仙宫。瑶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住之地。唐李商隐《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阆苑:阆风之苑。唐李商隐《碧城诗》:“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此处指朝廷。

(5)花雾:《广记》:弱质纤纤,如雾蒙花。

(6)萦风:回旋的(秋)风。

(7)歌珠:歌声如贯珠。

(8)蛾眉:细而长的眉毛。蛾:蚕蛾。

(9)新作:新画。

(10)妍:美丽。

(11)便面:障面,盖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面障面而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

全文拼音版

西jiāngyuè··biémèngsuíliúshuǐ
biémèngsuíliúshuǐlèijīnyóuxiāngquánxiāngjiùshìxiānrénzàiyáotáilángyuàn
huāyíngfēngpiāomiǎozhūshuǐqīngyuánéméixīnzuòshífēnyánzǒuguīlái便biànmià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西江月·送别

〔宋代〕苏轼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咏梅

〔宋代〕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