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龙门潘秀才见寄》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和颔联介绍了潘秀才归隐的背景和原因,颈联和尾联描写了闲适的归隐生活。全诗通过描写潘秀才归隐林泉,表达了诗人对淡泊、闲适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根据题意可知,《答龙门潘秀才见寄》这首诗是龙门人潘秀才寄诗给黄庭坚,黄庭坚答复潘秀才的。此诗当作于黄庭坚退官归里之时。
翻译注释
翻译
男儿四十岁之时,正值壮年,尚未老朽,但你却成游于山林泉石之间,真是有一股超俗的豪气。
明月清风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欣赏的东西,但你却与之共往;轻裘肥马之类的富贵生活,你却辞去不受。
看你所居之处,山中处处黄菊丛生,附近家家盛产美酒。
想你秋日常常醉酒,徜徉于四周美景之中,看那伊水清澈见底,石楼高耸云端。
注释
(1)龙门:即伊阙,在洛阳南。
(2)轻裘肥马:指富贵生活,语出《论语·雍也》。
(3)谢:辞,不受。
(4)是处:到处。
(5)白醪:指糯米甜酒。
(6)伊川:即伊水。
(7)石楼:龙门香山寺中的一处建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答杨辟喜雨长句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
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
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敛勤人功。
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
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
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
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
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於蜂。
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
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
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
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答柳恽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答人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答庞参军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答张五弟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答李澣三首·其三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答郑骑曹青橘绝句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答畅校书当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答朝士
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