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题梅

〔元代〕王冕

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作品简介

《应教题梅》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题为“题梅”,可却不从梅花入手,诗的前两句是先写一派冬季凛冽的景象:猎猎西风,尘埃遍地;后两句语意双关,说北方长城寒冷之地,元蒙守兵几乎冻死而江南腊梅早已怒放。全诗以巧妙的比喻勾画出当时的政治形势,又不脱离咏梅的主题,表现了梅花与严寒、风沙抗争,把春光带给人间的力量,且两意融合,无雕琢痕迹。

创作背景

《应教题梅》这首诗,据明代朗瑛《七修类稿》和叶盛《水东日记》记载,是王冕晚年被朱元璋请去时奉命所作的。时间当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当时朱元璋尚未即位,而自封吴国公,所以王冕借用了“题梅”这个词。画梅是王冕最擅长的本事,因此,这首诗当是他应朱元璋之命,题在自己的画上的。据载,朱元璋当时对此诗极为“眷赏”,即授王冕为谘议参军。

翻译注释

翻译

北风狂呼猛吹,其势竟能将人像草似地任意吹倒卷走,乾坤之内,到处飞沙走石,不见天日。

连最耐寒的年轻胡人都冻死于长城,谁能相信,在这样可怖的大气候下,江南竟别有天地?

注释

(1)应教:出于六朝时,因太子、诸王的命令称“教”,故奉命所做的为应教诗。

(2)剌剌:一作“猎猎”,指风疾吹声。

(3)沙尘:《元诗纪事》作“生尘”。

(4)胡儿:少数民族的年轻人。胡,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般不畏惧严寒。

(5)谁信江南别有春:《元诗纪事》作“始信”。此句意在点出画梅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象征。此外,钱谦益《列朝诗集》注云:“余家有元章真迹,(此诗)下二句云:清高只有老梅树,照水开花个个真。”

全文拼音版

yīngjiàoméi
běifēngchuīdàoréngānkūnchùshāchén
érdòngzhǎngchéngxiàshuíxìnjiāngnánbiéyǒuchūn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代著名画家、诗人,浙江诸暨人。擅画墨梅,首创“以胭脂作没骨体”,自题《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彰显孤傲品格。出身农家,屡试不第后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诗作多写民生疾苦与隐逸之志,语言朴直如《伤亭户》等。其诗书画皆重气节表达,对后世文人画影响深远,是“梅痴”精神的象征。

王冕的诗

相关推荐

应天长·条风布暖

〔宋代〕周邦彦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应科目时与人书

〔唐代〕韩愈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应诏赋得除夜

〔唐代〕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