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重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描写周围景色的凄迷,对比今昔,抒发离别之情。下阕笔锋一转,由眼前的情景,上升到一种淡然处之、任其发展的人生哲理。这首词旷达自由,同时又情谊悠长,表达出词人送别朋友时的复杂和矛盾的心理。
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历史上对该词的创作背景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重阳节上,也有人认为作于重阳节前,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首词是送别徐君猷时写下的赠别词。当时词人照例登栖霞楼饮宴宾客,登高赏菊,而徐守猷已离开黄州四个多月。词人即景生情,怀念起黄州人尊敬的“遗爱守”徐君猷,特作此词。
一说此词作于壬戌元丰六年(1083年)重阳节,当时身处黄州的苏轼登高上栖霞楼,念及弟弟子由而写下此词。 [5] 1077年,苏轼改知徐州,他的弟弟苏辙送他到徐州任上,兄弟相聚数月,相得甚欢。八月,苏辙将赴南京留守签判任,与苏轼依依惜别。这首词便作于苏辙走后不久的这年重阳节。
翻译注释
翻译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注释
(1)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
(2)东徐:即徐州。
(3)黄花:菊花。
(4)红粉:歌女或侍女。
(5)酒阑:酒宴将散的时候。
(6)茱萸:植物名,重阳节登高时插在头上,祈求强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西江月·新结临溪水栈
新结临溪水栈,旧支架壁山楼。何须门外去寻秋,几日霜林染就。
影乱夕阳楚舞,声翻夜月吴讴。山中布褐傲王侯。自举一觞称寿。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