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潜女》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八句描绘了於潜山村少女天生丽质与古风浓厚的衣妆所融合出的美,刻画了於潜少女质朴无邪的性格,烘托出她们大胆淳真、热烈奔放的青春情感,最后两句勾勒出了山村青年男子和妙龄女儿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爱情生活。全诗清新健道,句句押韵。
於潜女
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觰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於潜女》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时诗人巡视於潜,多见衣饰朴素兼有古风的山乡村男女,民风纯朴,性格质朴无邪,对其间生活也心生慕之。
翻译注释
翻译
黑的裙、白的衫,於潜的农妇,双脚白皙如霜,赤露不穿鞋子。
高耸膨松的头发被银栉绾住,犹如丝穿过织梭,银栉遮住了前额,在风雨之中毫不介意地来去。
这种发饰源自越王时的宫妆,代代相传,遗民们至今还怀念着吴越国主。
苕溪边的杨柳刚吐扬出柳絮,她们照着溪水画眉打扮,然后渡过溪去。
碰上丈夫打柴归向他显示美色,不相信齐鲁的姜、姬两家贵族有什么美女!
注释
(1)於潜:浙江古县名,在今杭州市西二百多里处。
(2)缟袂:白色衣服。缟:白色丝绸。袂:衣袖。
(3)屦:鞋。
(4)觰沙:伸张,张开。韩愈《月蚀》诗:“赤鸟司南方,尾秃翅沙。这里借来形容鬓发翘起。
(5)丝穿柠:形容发上插着大银栉(即蓬沓),有如黑丝穿过柠(杼)。柠:应作“杼”。织布机上穿纬线的筘。
(6)老濞宫妆传父祖:这句是说,於潜女鬓发的装饰还是吴越时代的宫妆,从她的祖宗一代代传下来,至今未变。濞(bì):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老濞:这里借指五代的吴越王钱氏。
(7)故主:指吴越王。
(8)苕溪:源出浙江天目山,分东苕西溪二源,合流后入太湖。
(9)姬姜有齐鲁:姬、姜、齐、鲁,周初,太公姜尚封于齐;周公姬旦的几子伯禽封于鲁;姜氏、姬氏是齐、鲁的贵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思佳客·癸卯除夜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春日闻杜鹃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行路难二首·其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送张舍人之江东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罗旧驿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