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南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微微的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她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而台阶上凝积着如花美丽。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我无法看到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发白,但那只是空荡的树枝而已。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伤心泪下,此情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而,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注释

(1)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

(2)凝阶:凝结于台阶。

(3)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4)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5)零泪:落泪。

咏雪拼音版

yǒngxuě
wēifēngyáotíngshùxuěxiàlián
yíngkōngzhuǎnníngjiēhuā
jiànyángliǔchūnjiànguìzhībái
línglèiréndàoxiāngkōng

作品简介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首二句从微风摇动庭树写起,与近处入帘的细雪形成一远一近的对比;三四句写雪在空中和落到阶上的不同,“如雾转”和“似花积的比喻,形容江南细雪较准确;五六句写落到树上的雪,“徒看”二字情绪似乎不高;末二句道出零泪相思。全诗所描绘的画面狭窄,但笔触细腻。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咏雪》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

作者介绍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微,自幼聪慧好学。其文体清拔古朴,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尤以山水小品书札闻名,如《与朱元思书》,描绘浙西山水,清新秀逸,是南朝骈文佳作。亦擅诗,多咏边塞与山水。曾奉诏撰《通史》,未成而卒。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吴均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咏雪

〔元代〕吴澄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咏雪

〔明代〕姚光虞

城上寒云满翠微,四郊雨雪晚霏霏。

忽惊万树梅俱放,转觉千门絮乱飞。

高阁夜阑斜映烛,疏帘风入细沾衣。

歌钟处处留欢赏,谁念袁安卧掩扉。

咏雪

〔清代〕秦廷璧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满沙。

铺阶都似玉,着树即成花。

远近鸟声绝,缤纷絮影斜。

微云谁共赏,修竹自交加。

咏雪

〔清代〕智生

霏霏玉屑点窗纱,碎碎琼珂响翠华。

乍可庭前吟柳絮,不知何处认梅花。

咏雪

〔宋代〕郭印

上天连日拥愁云,晓起联翩瑞色新。

入麦未多三日雨,著梅先报万家春。

兴来赖有乘舟客,喜极宁为闭户人。

安得梁王相命赋,兔园避席少逡巡。

咏雪

〔宋代〕韦骧

密雪乘新腊,凝阴混太清。

洒空寒送色,著物静无声。

舞恨庭除隘,铺宜原野平。

枯株资点缀,朽壤藉包并。

价踊村垆酒,愁添古塞兵。

巧裁梁苑赋,幽动剡溪情。

可庆丰年兆,何虞盭气生。

行看穷岁籥,坐喜覆山城。

远祖篇章在,元侯德政成。

与民为福外,阊阖一心倾。

咏雪

〔清代〕金朝觐

分明飞絮小阳春,又似天花落世尘。

来岁祈年应贵玉,深宵望气已成银。

粉妆无处不称艳,白屋谁家可送贫。

亦有严寒全未觉,浅斟低唱属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