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昌龄之岭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从洞庭秋意写起,给人以萧瑟之感。接着用羊祜、贾谊作喻,赞叹王昌龄的政绩和才华,对王昌龄远谪未开化的岭南,深表同情与忧虑。
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王昌龄,孟浩然好友,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改任汜水尉,约在开元二十七年秋(739),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冬(740),任江宁丞,天宝六载(747)秋,又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乱后,他避乱于江淮,被濠州刺史闻丘晓杀害。《送王昌龄之岭南》该诗约作于王昌龄被谪岭南途经襄阳时。
翻译注释
翻译
洞庭衔山远远近近。枫叶如丹先报寒秋。
岘首山赢得羊公爱,长沙城曾使贾谊愁。
岭南风俗衣无丝麻,家乡特产鱼多查头。
我已患重病难以医治,又增添你遭魑魅的担忧。
几年间在一起共事,今晚起却要各渡长夜天各一方。
情投意合的景况将何在?解相思只有向南望斗牛。
注释
(1)羊公:晋时镇守襄阳的官吏羊祜。
(2)爱:怜爱。
(3)贾谊:汉代文学家,善写辞赋。
(4)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
(5)缟纻: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
(6)槎头:也日查头鳊,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7)贻:赠予。
(8)魑魅:指古代传说中生活在山泽中的山神、鬼怪。
(9)同笔砚:指在一起学习或者共事。
(10)兹夕:这晚上。
(11)衾稠:此泛指被褥等。衾,被子;稠,夹被。
(12)斗牛:星宿名,指二十八星宿的斗宿和牛宿。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送增田涉君归国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方外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张真人归上清
闭户京城昼懒开,初闻北觐却南回。
冯夷击鼓乘龙出,王子吹笙跨鹤来。
囊里天书明日月,匣中神剑閟风雷。
回瞻魏阙红云拥,应在山中看早梅。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送别覃孝廉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
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
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