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魏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作品简介

《赴洛道中作二首》是晋代文学家陆机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作于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作者携弟弟陆云离开家乡赴洛阳途中。第二首写诗人离家赴洛阳途中的景物与引起的悲凉凄恻的感触,表现了思乡之情和对前途未卜的担忧。

创作背景

在吴国灭亡后,诗人于太康十年(289年),即二十九岁时,与弟弟陆云离开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赴洛道中作》二首作于他赴洛阳途中。

翻译注释

翻译

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

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

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

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注释

(1)修:长。

(2)振策:挥动马鞭。

(3)陟:登上。

(4)崇丘:高丘、高山。

(5)案辔:按辔,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

(6)遵:沿着。

(7)平莽:平坦广阔的草原。

(8)夕:傍晚。

(9)抱影:守着影子。

(10)寐:入睡。

(11)徂:往,行走。

(12)衔思:心怀思绪。

(13)顿辔:拉住马缰使马停下。

(14)倚:斜靠。

(15)嵩岩:即指岩石。嵩,泛指高山。

(16)清露:洁净的露水。

(17)素辉:白色的亮光。

(18)一何:多么。

(19)朗:明亮。

(20)振衣:振衣去尘,即指披衣而起。

全文拼音版

luòdàozhōngzuòèrshǒu··èr
yuǎnyóuyuèshānchuānshānchuānxiūqiě广guǎng
zhènzhìchóngqiūānpèizūnpíngmǎng
bàoyǐngmèizhāoxiánwǎng
dùnpèisōngyántīngbēifēngxiǎng
qīngzhuìhuīmíngyuèlǎng
zhěnnéngmèizhènchángxiǎng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成都王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时,任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颖所杀。其诗注重藻绘排偶,多拟古之作。也善骈文。所作《文赋》以赋体论述作文利弊,是古代重要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陆机的诗

相关推荐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

〔魏晋〕陆机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代〕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拂玩芳菲?

赴阙

〔宋代〕文天祥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