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作者辞家赴安西在大漠中行进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同时也显现出一种从军的豪情。全诗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碛中作》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从诗中“辞家见月两回圆”之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想到月圆人未归,于是写下了这首绝句。
翻译注释
翻译
驰马西来仿佛已经到了天边,自从离别家乡已见两度月圆。
今天夜里不知将到哪里住宿,平沙莽莽一望无际不见人烟。
注释
(1)走马:骑马疾走;驰逐。《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2)西来:指离开长安赴安西。
(3)辞家:告别家乡,离别家园。《后汉书·方术传下·上成公》:“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
(4)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5)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6)绝:没有。
(7)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岑参的诗
相关推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过碛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银山碛西馆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酒泉子·空碛无边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