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歌二首·其一

〔南北朝〕沈约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玉郎手,因风访方便。

作品简介

《团扇歌二首·其一》是南北朝诗人沈约的一首五言乐府诗。此诗以竹制团扇为意象,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少女怀春的微妙情思。前两句“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以物起兴,从自然竹材到人工团扇的转化暗喻情感的酝酿;后两句“动摇玉郎手,因风访方便”以扇拟人,借团扇随风摇曳之态隐喻女子渴望借机与意中人相会的俏皮心思。全诗含蓄婉转,将南朝乐府民歌的清新与文人诗的雅致相结合,生动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爱情诗的风格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朝齐梁时期(约公元5世纪末),时沈约任职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南朝乐府民歌盛行,文人多仿作清新婉转的男女情歌。诗中“团扇”意象继承汉班婕妤《团扇诗》的托物传统,但一改哀怨基调,转为活泼的情感表达。“因风访方便”折射出南朝社会相对开放的风气,反映了当时文人创作中对民间情感的吸收与再创造。沈约作为永明体诗歌的倡导者,此诗亦体现其“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的诗歌主张。

翻译注释

翻译

林中青青的竹子,可制成洁白的团扇。

在情郎手中轻轻摇动,借着风力传递我的心意。

注释

(1)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宫内多用之,又称宫扇。

全文拼音版

tuánshànèrshǒu··
qīngqīnglínzhōngzhúzuòbáituánshàn
dòngyáolángshǒuyīnfēng访fǎngfāng便biàn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出身贵族,而年幼孤贫。笃志好学,博览群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他是齐、梁文坛的领袖,首创“四声八病”之说,与谢脁、王融等创作新体诗,称“永明体”,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内容广泛,讲究声韵、对仗。有辑本《沈隐侯集》传世。

相关推荐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代〕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鹧鸪

〔唐代〕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题杭州孤山寺

〔唐代〕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大学之道

〔先秦〕曾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部分版本无此段)

牡丹亭记题词

〔明代〕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