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寄长安故人》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放榜之后,及第者都骑马向长安进发。后两句“春色”“入关”均一语双关,说自己已到长安并且通过了关试。这首诗豪迈激情,意气风发。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太宗太和二年(828年),杜牧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就在这一年中了第五名进士,当时他才26岁。唐代科举制度,及第的进士还要到吏部参加另一次考试——关试,录取后才能得到官职,因此杜牧中进士后立即赴长安准备关试,《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这时他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翻译注释
翻译
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榜上三十三位及第者都骑马向长安进发。
关中的少年朋友们,你们多准备美酒吧,我们很快就会把春色带进关内来。
注释
(1)东都:唐代以洛阳为东都。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春的科举考试在此举行。
(2)三十三人:指这一年进士科登第共三十三人。
(3)秦地:指今陕西一带。此代指唐京城长安。
(4)酿酒:一作“办酒”。
(5)春色:既指春光,又指通过吏部关试的喜讯。唐时进士及第后,必须过吏部关试,方取得入仕资格。
(6)关:这里同时指关试和函谷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馀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晩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闲居寄端及重阳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谢人送凤团及建茶
白发先朝旧史官,风罏煮茗暮江寒。
苍龙不复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
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
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
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