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王十七管记

〔唐代〕高适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

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

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

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

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

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

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

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

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

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

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

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

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

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作品简介

《赠别王十七管记》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此诗为赠别之作,以悲哀的自述经历开篇,然后称赞了王悔的慷慨好客,善于谋划,同时对时局作出诸多评述,抒发了抑郁、矛盾的心情。全诗基调悲伤,情感隐晦,转折突兀。

创作背景

《赠别王十七管记》此首五言排律作于唐玄宗天宝九载(750),是高适送兵清夷军,在蓟北一带为曾任密州节度使张守珪管记的王悔送别之作。高适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在东北时即已结识王悔,故开篇云“故交”。王悔曾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帮助张守珪计折契丹王屈烈及权臣可突于;后来张守珪得罪,王悔亦受牵连,高适此次送兵到蓟北再次遇到王悔,故有是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那些旧日的朋友都音信杳然,居官卑微,空度了几多年华。

你的节操直追先贤,你雄浑的诗文的当世最好的。

你的厅堂之中坐满了食客,对外还欠着许多酒债。

你从不言及财产积累之事,与朋友共衣,即使穿破了也毫不在意。

你供职幕府,随军转徙,出入于关隘山峰之间。

苦战之时不以所谓豪情壮志为意,瞬息间并能拿出安定边塞的妙计。

云雾、沙尘在风中回旋、聚散,天穹空旷高远。

月盛星高,战斗十分频繁,当此之时唐军将领却十分骄纵,而胡人军队锐气正盛。

沙漠渊深阻断冷陉,雪天里天光暗淡,辽阳城门紧闭。

本来说要消弭兵患,却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深陷敌阵。

先期归来的军队回来时说是打了胜仗,而逃回的骑兵却传来战败的实况。

军中远远地传来求援的文书,而主帅已在长安城中建起了自己的私第。

朝廷徒有好士之名,受到朝廷恩宠的败军将领反而先行返回了长安。

将领不要争抢部署的功劳,部署不应凭借将军的威势。

我们的冬季之月相遇,惆怅地望着远方的海边。

解下长剑送给你,你将整肃衣裳踏上远行之路。

我离开家时就已充满了忧虑,到了这里又长期遭受阻绊。

我虽没有周济当代的谋略,却还算兢兢业业。

随着波浪或清或浊,和物体一样或丑或美。

闭着眼睛想着那栖居于青岩之间,忘却那追逐功名之事。

我一直都希望能与贤良清廉之人为伍,与品德高尚的贤者相伴。

为何我与志行高远之人相伴,却仍然才质平平。

我一直十分谨慎于义利的取舍,哪里敢怠慢平素做人的原则?

此时我热情地招待你,可惜又要痛苦地和你分别。

我虽遇上好时候,惭愧的是不能树立美好的名誉和节操。

到了赵国却不是去排忧解难,到了燕国也没有达到游说的目的。

浩大的歌声正回荡在天空,遒劲的鸟儿正想着凌空飞翔。

你将如奇异的大鹏鸟那样,忽然间展翅高翔,我且学习那蝉蜕去外壳一般隐居去吧。

注释

(1)薄宦:居官低微。

(2)曩:过去,以往。

(3)产业:财产。

(4)飘飖:即飘摇。

(5)立谈:指时间短促之间。

(6)月盛:月满之时。

(7)冷陉:山脉名称,在今辽宁开原。

(8)欃枪:彗星的别名。

(9)已筑长安第:意指边将不关心国家边防,只关注自己的私产。

(10)宠鹤:语见《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11)海裔:海边。

(12)缅:思虑的样子。

(13)临深:面临深渊。

(14)褐衣拜:以平民的身份入拜朝中。

(15)水石:清水、白石,比喻贤良清廉之人。

(16)兰蕙:两种香草,比喻品质高尚者。

(17)薄:接近。

(18)松筠:松树和竹子,比喻志行高洁之人。

(19)款曲:衷情。

(20)适赵:反用鲁仲连为赵国排忧解难的典故。

(21)游燕:反用苏秦到燕国游说的典故。

(22)鹏抟:大鹏展翅高飞,典出《庄子·逍遥游》。

(23)蝉蜕:喻指远离尘俗。

全文拼音版

zèngbiéwángshíguǎn
jiāowèihuànkōngniánsuì
wǎnjiézōngnǎngxiánxióngguàndāngshì
tángzhōngjiēshíménwàiduōjiǔzhài
chǎncéngwèiyánqiúrén
piāoyáoróngxiàchūguānshān
zhuǎnzhànqīngzhuàngxīntányǒubiān
yúnshāhuítiānhǎikōngtiáo
xīnggāohànjiàngjiāoyuèshèngbīngruì
shāshēnlěngxíngduànxuěànliáoyáng
wèisǎochánqiāngxuánjīngxiànfēngchài
guījīnggàodōngjiédòuchuán西bài
yáofēijuéhànshūzhùchángān
huàlóngzàichǒngxiānwèi
xūnjièjiāngjūnshì
xiāngféngdōngyuèchàngwàngqiónghǎi
zhéjiànliúzèngrényánzhuāngsuìyúnmài
xíngjiāngyōumiǎnháizhì
céngfēidàimóuqiěyǒulínshēnjiè
suíhùnqīngzhuótóngchǒu
miǎoqīngyánnìngwàngbài
yánàishuǐshíběnqīnlánhuì
sōngyúnfānránzhòngjiānkuǎi
héngshēnfēnshúmànpíngshēng
kuǎnshǔsuānxīnbiémèi
féngshíkuìmíngjiékǎnbēilún
shìzhàofēijiěfēnyóuyānwǎngshuō
hàofāngzhèndànglíng
shūruòpéngtuándāngxuéchántuì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赠妇诗三首·其一

〔两汉〕秦嘉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赠蜀府将

〔唐代〕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唐代〕李商隐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赠别

〔唐代〕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赠黎安二生序

〔宋代〕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

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赠王威古

〔唐代〕崔颢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赠嵩山焦炼师

〔唐代〕李白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