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土不同》是东汉政治家曹操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三章。此诗以河朔(今河北地区)严寒景象起兴,抒写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前六句极写北方冬景之酷烈:“流澌浮漂”状河冰流动之险,“锥不入地”喻冻土之坚硬,“水竭不流”至“冰坚可蹈”则强化荒寒死寂之感;后四句转写民生,“士隐者贫”批判贤士埋没,“勇侠轻非”暗指豪强不法,末以“戚戚多悲”收束,流露诗人忧世之思。全诗语言古直苍劲,借自然之寒写人世之寒,体现了曹操诗风沉郁雄浑的一面。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
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
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
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
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
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1)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2)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3)蘴:古同“葑”,芜菁。
(4)藾:蒿类植物。
(5)蹈:踩。
(6)戚戚:忧愁,悲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疏影·苔枝缀玉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中秋月二首·其一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六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登岳阳楼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中秋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