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五

〔宋代〕黄庭坚

墙下蓬蒿地,儿童课剪除。

蔓莴随分种,杞菊未须锄。

河水传烽火,交州报捷书。

无能落闲处,惭愧饱春蔬。

作品简介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五》此诗为黄庭坚《呻吟斋睡起五首》组诗的收官之作,以质朴的田园劳作反衬家国忧思。前两联描写儿童除草、自种菜蔬的闲居场景,"蔓莴""杞菊"等寻常作物展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后两联笔锋陡转,"烽火""捷书"将视线拉向远方战事,最终以"无能"的自责与"惭愧"的谦卑作结。全诗在平淡农事与壮阔时局的对峙中,完成从个人境遇到天下关怀的精神升华,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集体人格。

创作背景

熙宁五年(1072),黄庭坚来到当时称为“北京”的河北大名府任国子监教授,在此之前还参加过选拔学官的考试。从职掌“簿领"到设帐“学省”,他的生活环境起了一个大变化。《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诞生于作者从地方官转任学官的职业变迁期,是反映对这种新环境的感受的一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墙根下那片长满蓬蒿的荒地,正让孩子们练习着除草。

莴苣藤蔓随性生长,枸杞和菊花也暂且不必锄掉。

然而黄河边正传递着烽火战报,交州送来了胜利的捷书。

我无能为国效力,只能闲居在此处,面对饱餐春日鲜蔬的自己,心中满是惭愧之情。

注释

全文拼音版

shēnyínzhāishuìshǒuchéngshì··
qiángxiàpénghāoértóngjiǎnchú
mànsuífēnzhǒngwèichú
shuǐchuánfēnghuǒjiāozhōubàojiéshū
néngluòxiánchùcánkuìbǎochūnshū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