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五》此诗为黄庭坚《呻吟斋睡起五首》组诗的收官之作,以质朴的田园劳作反衬家国忧思。前两联描写儿童除草、自种菜蔬的闲居场景,"蔓莴""杞菊"等寻常作物展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后两联笔锋陡转,"烽火""捷书"将视线拉向远方战事,最终以"无能"的自责与"惭愧"的谦卑作结。全诗在平淡农事与壮阔时局的对峙中,完成从个人境遇到天下关怀的精神升华,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集体人格。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五
墙下蓬蒿地,儿童课剪除。
蔓莴随分种,杞菊未须锄。
河水传烽火,交州报捷书。
无能落闲处,惭愧饱春蔬。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熙宁五年(1072),黄庭坚来到当时称为“北京”的河北大名府任国子监教授,在此之前还参加过选拔学官的考试。从职掌“簿领"到设帐“学省”,他的生活环境起了一个大变化。《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诞生于作者从地方官转任学官的职业变迁期,是反映对这种新环境的感受的一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墙根下那片长满蓬蒿的荒地,正让孩子们练习着除草。
莴苣藤蔓随性生长,枸杞和菊花也暂且不必锄掉。
然而黄河边正传递着烽火战报,交州送来了胜利的捷书。
我无能为国效力,只能闲居在此处,面对饱餐春日鲜蔬的自己,心中满是惭愧之情。
注释
全文拼音版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五
墙下蓬蒿地,儿童课剪除。
蔓莴随分种,杞菊未须锄。
河水传烽火,交州报捷书。
无能落闲处,惭愧饱春蔬。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二
学省非簿领,卧痾常闭关。
雨馀楼阁静,风晚鸟乌还。
赏逐四时改,心安一味闲。
古人虽已往,不废仰高山。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三
疏食吾犹饱,曲肱哦古今。
酒倾因好事,弦绝为知音。
妒檗长春木,争巢喧暮禽。
长怀阮校尉,北望首阳岑。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一
棐几坐清昼,博山凝妙香。
兰芽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巷僻过从少,官闲气味长。
江南一枕梦,高卧听鸣桹。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其四
已把社公酒,春寒那得严。
厌听鸿啄雪,喜有燕穿帘。
璞玉深藏器,囊锥立见尖。
儿时爱谈道,今日口如钳。
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