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偶作》是唐末五代时期画僧贯休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将说理与写景相结合,表现出了诗人在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
野居偶作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高淡清虚是心灵的家园,何须占据胜水名山。
无心求道便是得道,有意结交人倒疏远。
风吹繁花飘如织锦,阶前流水清似弹琴。
我愿如此直至永远,不慕世人灿烂前程。
注释
(1)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
(2)赊:远。
全文拼音版
野居偶作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3),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唐末五代著名诗僧。七岁出家,云游四方,晚年入蜀,受蜀主王建礼遇,赐号"禅月大师"。其诗奇崛险怪,多讽喻时政,反映乱世民生,代表作《少年行》《献钱尚父》等。工书善画,所绘罗汉像"庞眉大目"独具风格。著有《禅月集》,存诗七百余首,诗风在晚唐独树一帜,与齐己并称"释门二杰",对宋代诗僧影响深远。
贯休的诗
相关推荐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步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野色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野田黄雀行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野人饷菊有感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野菊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歌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野人送朱樱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野池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