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楼子后》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读《金楼子》后题写其书后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全诗共四句二十八字,其主旨是对《金楼子》中所说的两件焚书事件发表感慨。诗人先描写王粲和梁元帝惜书焚书的行为,然后笔锋一转,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举,进行对比,批评了王粲和梁元帝的焚书行为。
题金楼子后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金楼子后》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是李煜读《金楼子》后题写其书后的一首诗,并在正文前附了一段小序。小序的大概意思是说,梁元帝曾说,王粲在荆州为刘表效命时作了数十篇文章,后来荆州被攻破,王粲便将自己的文章全部烧毁,仅留了一篇。当时的文人名士看到后都称赞写得好,但是遗憾不能看到全貌。后来都城江陵被西魏宇文泰带兵攻陷,梁元帝也将自己所藏的书全部焚毁。上述两件焚书事件如出一辙,李煜对此深有感慨,便作了这首诗。
《题金楼子后》这首诗见于宋代无名氏的《枫窗小牍》,云:“余尝见内库书《金楼子》有李后主手题……”可见,《枫窗小牍》作者曾在皇家书库见过梁元帝的《金楼子》,而此书正是赵匡胤从南唐那里掠夺来的,显然曾为李煜所有。据此,此诗当作于李煜入宋之前,也可能是即位之前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王粲和梁元帝十分爱惜自己收藏的书籍,但在自己所在的城池被攻陷以后,却一把火烧掉了自己所有的珍藏。
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未赶尽杀绝,才能使那些残留的诗文保存到今天。
注释
(1)牙签:象牙制作的图书标签,写上书名,垂于卷轴式书籍的一端,以便查找。这里代指书。
(2)红绡:红绡制作的书套。绡,生丝织品。
(3)祖龙:指秦始皇。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煜的诗
相关推荐
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题李愬画像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齁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
仲蔚蓬蒿宅,宣城诗句中。
人贤忘巷陋,境胜失途穷。
寒葅书万卷,零乱刚直胸。
偃蹇勋业外,啸歌山水重。
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
题元丹丘山居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题滕王阁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其一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题武关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题红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题湘中邮亭壁
叠叠山腰系冷云,疏疏雨脚弄黄昏。
松声更带溪声急,不是离人也断魂。
题甘泉居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
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
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
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
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