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阕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阕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踏莎行·郴州旅舍》此词就是离郴前所写。
翻译注释
翻译
楼台消失在迷雾之中,渡口隐没在朦胧的月色里。世外桃源虽然向往已久但无处可寻。春天还很寒冷,独自住在客店里哪受得了这寂寞凄凉?夕阳西下,杜鹃不停地鸣叫着。
友人远方寄来书信,他们的关怀反而增添了我更多的离愁别恨。友人远方寄来书信,他们的关怀反而增添了我更多的离愁别恨。
注释
(1)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2)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3)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无寻处,找不到。
(4)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5)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6)驿寄梅花:北魏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7)鱼传尺素: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东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8)砌:堆积。
(9)无重数:数不尽。
(10)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汇涞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11)幸自:本自,本来是。
(12)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秦观的诗
相关推荐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小径红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杨柳回塘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莎行·祖席离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润玉笼绡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踏莎行·月华如水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踏莎行·柳絮风轻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踏莎行·画鼓催春
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谁争长。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
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