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偶述

〔明代〕陶安

皇天万物祖,生气本冲和。忍令古今天下,治少乱常多。血溅中原戎马,烟起长江樯橹,沧海沸鲸波。割据十三载,无处不干戈。

问皇天,天不语,意如何?几多佳丽都邑,烟草莽平坡。苔锁河边白骨,月照闺中嫠妇,赤子困沉疴。天运必有在,早听大风歌。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偶述》是元末明初词人陶安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是点明本为和平美好的世间,古往今来却总是战乱频繁,并描写了激烈残酷、惊心动魄的战争景象。下片通过对寒烟野草笼罩的废墟、苔锁河边的白骨、闺中孤寂的寡妇、疾病缠身的孤儿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景象呈现出来,是对战乱的斥责和控诉,表达了作者“天道犹在”的信念和对天下和平统一的期盼。全词由点到面,又由面到点,选取典型画面,再现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局势,艺术形象鲜明突出,真实可感。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偶述》此词为述志之作,据“割据十三载,无处不干戈”推断,当作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元末农民起义自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红巾军起事算起,到二十四年(1364)恰好十三年。这年,朱元璋称吴王,立太子,建百官,征人才,政权已初具规模,故作者有“天运必有在,早听《大风歌》”的豪迈乐观语。

翻译注释

翻译

皇天是世界万物的祖始,能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原本是和谐的,怎么忍心让古今天下治世少而乱时多呢?辽阔的中原大地,战马奔突,血肉横飞;宽广的长江江面,战舰云集,浓烟飞卷。这场面犹如大海沸腾起骇天巨浪。十三年来,群雄纷纷占地割据,到处战火连天。

天下如此纷乱作何解?对此质问,皇天却默不作答,用意究竟如何?多少曾经繁华美丽的城市,现在却成了长满荒草,寒烟笼罩的废墟。抛却河边的白骨长满了青苔,月光下失去丈夫的闺中少妇在幽咽悲泣,无人照料的婴儿被疾病折磨。皇天的旨意必有显现之时,一个太平盛世定会到来。

注释

(1)皇天:对天的敬称。

(2)生气本冲和:意谓能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原本是和谐的。生气,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冲和,冲虚平和,亦即和谐之意。

(3)戎马:犹言兵马,亦指战争。

(4)樯橹:船上的桅杆和划船的工具。此处借指战船。

(5)沧海:大海。

(6)鲸波:泛指江海上的洪涛巨浪。

(7)割据:分割占据。谓占据一方领土,成立政权。

(8)干戈: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两种兵器。常借指战争。

(9)几多:几许,多少。

(10)都邑:城市。

(11)烟草莽平坡:意谓长满荒草,寒烟笼罩的废墟。莽,密生的草。

(12)嫠妇:寡妇。

(13)赤子:婴儿。

(14)沉疴:重病。

(15)天运:犹言天命。一作“天意”。

(16)大风歌: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作者借此表达自己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的信心。

全文拼音版

shuǐdiàotóu··ǒushù
huángtiānwànshēngběnchōngrěnlìngjīntiānxiàzhìshǎoluànchángduōxuèjiànzhōngyuánróngyānzhǎngjiāngqiángcānghǎifèijīngshísānzàichùgàn
wènhuángtiāntiānduōjiādōuyāncǎomǎngpíngtáisuǒbiānbáiyuèzhàoguīzhōngchìzikùnchéntiānyùnyǒuzàizǎotīngfēng

作者介绍

陶安(1312—1368),字主敬,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江浙乡试,授明道安节书院山长。后避乱家居。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提兵渡江,陶安率父老出迎,敷陈大业,力赞攻取,遂留参幕府。历官左司郎中,出知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降桐城(今属安徽)令,移知饶州(今江西鄱阳一带)。明洪武元年(1368),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后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死于任所。有《陶学士集》。

陶安的诗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宋代〕辛弃疾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宋代〕刘过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水调歌头·四明有狂客

〔金代〕赵秉文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宋代〕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宋代〕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宋代〕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宋代〕辛弃疾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宋代〕戴复古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清代〕张惠言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水调歌头·追和

〔宋代〕张元干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