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山居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隐士山居为背景,描绘了秋夜幽寂清冷的景象。前两句"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通过"餐霞客"的典故点明隐逸主题,以寒月、露珠渲染环境氛围;后两句"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以鹤鸣柏树的动态画面,打破夜的寂静,更添空灵之感。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幽远,体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是唐代隐逸诗中的佳作。
秋夜山居二首·其一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施肩吾为唐代著名道士诗人,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修道。此诗当作于其隐居时期,诗中"餐霞客"的意象直接反映了诗人的道士身份和修道生活。"独鹤"这一意象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高洁孤傲的品格,展现了唐代道教文化与山水诗歌的完美结合。
翻译注释
翻译
隐居在山野想着那些餐霞的人,夜晚越来越长,冷月下露珠儿正在下滴。
这地方千年来只有孤独的老鹤啼叫过三两声,一棵松柏从岩石上飞斜下来。
注释
(1)幽居:隐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心三首·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秋日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秋雨叹三首·其二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秋登越王台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秋泉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秋闺思二首·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日东郊作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秋风二首·其二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日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