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湾别业》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别业况景的描写,抒写了诗人隐居时恬适安乐的心情。全诗属对工稳,音律谐合,读来自然流畅。
后湾别业
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
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移居登封,并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后湾买田置宅,而后过着隐居生活。《后湾别业》该诗便是在这期间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白云飘拂,丽日和煦,春光明艳,绿柳垂丝,和风徐徐,更让人舒适满意。
有个温饱也不求华美的住宅了,一生简朴的老农生活正符合自己的愿望。
桑树叶子刚长大可以成荫了,麦苗长高了,麦田弥望,像沧海一般。
于是和河湖约好,绝不让它们洗第二次缨尘(决心不再做官)。
注释
(1)后湾:地名,在昆阳(今河南叶县)。
(2)别业:本宅之外另置的田园。
(3)烂:明亮。
(4)烘:本义是“烧”“烤“,这里引申为“温暖”。
(5)可人:让人舒适满意。
(6)华屋:华美的住宅。
(7)百年:一生。
(8)老农:作者自指。
(9)童童:树荫下垂的样子。
(10)翠盏:绿色的车盖,这里形容树荫。
(11)桑初合:桑树叶子刚长大可以成荫了。
(12)滟滟:水光摇涌的样了。
(13)苍波:青苍色的波澜。这句是说麦苗长高了,麦田弥望,像沧海一般。
(14)溪塘:河、池。
(15)重遣:再叫,再使。
(16)濯:冼。
(17)缨尘:帽带上的尘土,指官场上的污浊。缨,帽子上的丝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后庭花·拟古
铜壶更漏残,红妆春梦阑,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
倚楼闲,月明千里,隔江何处山。
后游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后园凿井歌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后元丰行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后雪赋
邹生阅相如之词,呀然解颐曰:“善则善矣,犹有所遗。”
梁王属酒盈卮:“惟生少思,苟有独见,吾当考之。”
生曰:“若夫莹净之姿,轻明之质,风雅交证,方圆间出,臣万分之中,无相如之言。所见者藩混枪吹,腐败掀空,雪不敛片,飘飘其中。污秽所宗,牛马所避,下下高高,雪为之积。至若涨盐池之水,屹铜山之颠,触类而生,不可殚言。臣所以恶其不择地而下,然后浼洁白之性焉。”
梁王咏叹斯文,撤去樽酒。相如竦然,再拜稽首:“若臣所为,适彰孤陋。敬服斯文,请事良友。”
后庭花·风满紫貂裘
风满紫貂裘,霜合白玉楼。锦帐羊羔酒,山阴雪夜舟。党家侯,一般乘兴,亏他王子猷。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