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湾别业

〔金代〕元好问

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

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作品简介

《后湾别业》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别业况景的描写,抒写了诗人隐居时恬适安乐的心情。全诗属对工稳,音律谐合,读来自然流畅。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移居登封,并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后湾买田置宅,而后过着隐居生活。《后湾别业》该诗便是在这期间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白云飘拂,丽日和煦,春光明艳,绿柳垂丝,和风徐徐,更让人舒适满意。

有个温饱也不求华美的住宅了,一生简朴的老农生活正符合自己的愿望。

桑树叶子刚长大可以成荫了,麦苗长高了,麦田弥望,像沧海一般。

于是和河湖约好,绝不让它们洗第二次缨尘(决心不再做官)。

注释

(1)后湾:地名,在昆阳(今河南叶县)。

(2)别业:本宅之外另置的田园。

(3)烂:明亮。

(4)烘:本义是“烧”“烤“,这里引申为“温暖”。

(5)可人:让人舒适满意。

(6)华屋:华美的住宅。

(7)百年:一生。

(8)老农:作者自指。

(9)童童:树荫下垂的样子。

(10)翠盏:绿色的车盖,这里形容树荫。

(11)桑初合:桑树叶子刚长大可以成荫了。

(12)滟滟:水光摇涌的样了。

(13)苍波:青苍色的波澜。这句是说麦苗长高了,麦田弥望,像沧海一般。

(14)溪塘:河、池。

(15)重遣:再叫,再使。

(16)濯:冼。

(17)缨尘:帽带上的尘土,指官场上的污浊。缨,帽子上的丝绳。

全文拼音版

hòuwānbié
báoyúnqínglànhōngchūngāoliǔqīngfēng便biànrén
bǎoběnhuániànbǎiniánjīnjiànlǎonóngshēn
tóngtóngcuìgàisāngchūyànyàncāngmàiyún
便biàntángzuòméngyuēyīngchóngqiǎnzhuóyīngchén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后游

〔唐代〕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后园凿井歌

〔唐代〕李贺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后元丰行

〔宋代〕王安石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后雪赋

〔唐代〕罗隐

邹生阅相如之词,呀然解颐曰:“善则善矣,犹有所遗。”

梁王属酒盈卮:“惟生少思,苟有独见,吾当考之。”

生曰:“若夫莹净之姿,轻明之质,风雅交证,方圆间出,臣万分之中,无相如之言。所见者藩混枪吹,腐败掀空,雪不敛片,飘飘其中。污秽所宗,牛马所避,下下高高,雪为之积。至若涨盐池之水,屹铜山之颠,触类而生,不可殚言。臣所以恶其不择地而下,然后浼洁白之性焉。”

梁王咏叹斯文,撤去樽酒。相如竦然,再拜稽首:“若臣所为,适彰孤陋。敬服斯文,请事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