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昭应》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二句写昔日的繁华,后二句写今时的冷寂,通过今昔对照,讥讽了唐玄宗的求仙无成,末句“独闭”二字,深刻揭示了帝王长生梦想的破灭,充满了批判与讽刺,含义深远。
宿昭应
武帝祈灵太乙坛,新丰树色绕千官。
那知今夜长生殿,独闭空山月影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宿昭应》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当是诗人宿昭应县时,遥望骊山,有所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昔日汉武帝曾在此地太乙坛祈求神灵庇佑,那时新丰的树木郁郁葱葱,环绕着众多随行的官员。
谁能想到在这寂静的夜晚,长生殿却独自关闭了山门,只留下一轮寒月映照着空旷而冷清的景象。
注释
(1)宿:住宿。
(2)昭应:县名,即今之临潼县,秦为骊邑,汉置新丰县,唐析置会昌县,后并为昭应县。
(3)武帝:汉武帝刘彻。借指唐玄宗。
(4)祈灵:向鬼神祈福。
(5)太乙坛:太乙神的神坛。太一,即泰一,古人认为是天地神祗中最尊贵者。
(6)新丰:即昭应。
(7)千官:众多的官员。
(8)那:一作“岂”。
(9)长生殿:唐代官殿名,在昭应县骊山华清宫中。殿之取号,用意在于祈求长生。
(10)空山:指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作“山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顾况的诗
相关推荐
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宿灵鹫禅寺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宿楚国寺有怀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宿青草湖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九仙山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宿牛群头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