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邬其山

〔近代〕鲁迅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作品简介

《赠邬其山》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1年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三句又用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手段伎俩。全诗明白如话,于幽默诙谐中,寄寓对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愤怒与鄙弃。

创作背景

《赠邬其山》这首诗作于1931年初春。许广平《鲁迅的诗和邬其山》:“当时,鲁迅先生每天都到内山书店去会晤内山先生欢谈。一天,内山先生感慨地说:‘我在上海住了二十年之久,眼看着中国军阀、政客们的行动,和日本的军阀、政客们的行动,真是处处相同;那就是等待时机,一朝身就要职,大权在握时,便对反对他们的人们,尽其杀害的能事。可是到了局势对他们不利的时候,又像一阵风似地销声敛迹,宣告下野,而溜之大吉了。’鲁迅先生听了这番话以后,颇感兴趣,在第二天便根据内山先生的谈话,写成一首诗赠给他。”

翻译注释

翻译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

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

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

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

注释

(1)廿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

(2)中华:中国。

(3)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

(4)下野:下台。

(5)南无阿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全文拼音版

zèngshān
廿niànniánshànghǎiměijiànzhōnghuá
yǒubìngqiúyàoliáocáishū
kuòliǎnjiùbiànsuǒkǎntóujiànduō
éryòuxiànánētuó

相关推荐

赠琮公

〔唐代〕韦应物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

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

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

赠内

〔唐代〕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赠长沙公

〔魏晋〕陶渊明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赠从弟冽

〔唐代〕李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赠李儋

〔唐代〕韦应物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

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

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

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

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赠远

〔唐代〕顾况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