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寄严荪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好友严绳孙回乡后悠闲惬意的隐居生活。下片紧接上文而来,具体描写了好友隐居的生活环境,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词清新雅致,将好友隐居生活的情趣展现无遗,也将词人内心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浣溪沙·寄严荪友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浣溪沙·寄严荪友》这首词作于严绳孙南下归乡之时,时值康熙十六年(1677年)夏,乃词人怀念友人之作。严绳孙在客居京城求取功名期间,曾两番回乡,分别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翻译注释
翻译
藕荡桥边你手执钓竿静坐沉醉其间,偶尔抬头,苎萝山就从西边出现,回首又看见太湖在东边流淌。于是,你执笔研磨,描画江山绿水、飞鸟香荷,更有旁边茶炉白烟袅袅、清香四溢。
斜斜细雨滋润着矮墙边的银杏树,书架上的玉兰花也散发出清新芳香,这样闲适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颜,执画笔轻扫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注释
(1)藕荡桥:严绳孙无锡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桥,严绳孙以此而自号藕荡渔人。
(2)钓筒: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3)苎萝:苎萝山,在浙江诸暨市南。
(4)五湖: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
(5)笔床: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6)茶灶:烹茶的小炉灶。
(7)从容:镇定,不慌张。
(8)短墙:矮墙。
(9)银杏:即白果树,又名公孙树、鸭脚等。
(10)高阁:放置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11)玉兰:花木名,落叶乔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兰,故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浣溪沙·陈少逸席上用联句韵有赠
秦黛横愁送暮云。越波秋浅暗啼昏。空庭春草绿如裙。
彩扇不歌原上酒,青门频返月中魂。花开空忆倚阑人。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醉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浣溪沙·风递残香出绣帘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怎教人不别猜嫌?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