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作品简介

《谪岭南道中作》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颔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颈联具体描写南方风物而表现出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尾联抒写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全诗以迁谪之人的敏感笔触描写了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山光景物、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语言凝重,诗情沉郁,流露出诗人谪居岭南的抑郁不平以及浓烈的思乡情绪。

创作背景

《谪岭南道中作》这首诗大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年间。公元847年(大中元年)秋,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公元848年(大中二年)冬,李德裕刚抵达至潮阳,又被贬为崖州司户。公元849年(大中三年)正月抵达珠崖郡。这首诗便是他在贬官途中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

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

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

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注释

(1)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等地。

(2)岭水争分:指五岭一带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支流岔路很多。

(3)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

(4)蛮溪:泛指岭南的溪流。

(5)毒雾:古人常称南方有毒雾,人中了毒气会死去,大概是瘴气。

(6)沙虫:古人传说南方有一种叫沙虱的虫,色赤,进入人的皮肤能使人中毒死亡。

(7)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

(8)火米:指赤谷米。

(9)津吏:管理摆渡的人。

(10)红槿:落叶小灌木,花有红、白、紫等颜色。

全文拼音版

zhélǐngnándàozhōngzuò
lǐngshuǐzhēngfēnzhuǎnguānglángànmán
chóuchōngféngshécǎowèiluòshāchóngyàn
yuèshētiánshōuhuǒsāngēngjīnbàocháo
kānchángduànxiāngchùhóng槿jǐnhuāzhōngyuèniǎo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李宗闵、牛僧儒执政时,因党争受打击。武宗时,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宣宗初年,牛党执政,贬潮州司马,继又贬崖州(今海南海口琼山南)司户参军。卒于任所。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李德裕的诗

相关推荐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菩萨蛮·梅雪

〔宋代〕周邦彦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殿前欢·懒云巢

〔元代〕吴西逸

懒云巢,碧天无际雁行高。玉箫鹤背青松道,乐笑逍遥。

溪翁解冷淡嘲,山鬼放揶揄笑,村妇唱糊涂调。风涛险我,我险风涛。

度枫木岭

〔明代〕顾璘

初指山拂天,飞鸟不可度。

艰苦蹑危蹬,即是我行路。

百折频攀援,十步九回顾。

崚嶒忽在下,衣襟带云雾。

倒景犹照人,平地黯将暮。

东北望故乡,江流莽倾注。

长风万里来,独立难久伫。

雨窗

〔清代〕妙信

云暝虚窗静,新篁别有情。

烟云清古壁,风雨壮江声。

有癖酬山水,偷闲断送迎。

萧疏且高卧,无意问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