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新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从秋景人手,点明新秋是爱情收获的季节;下片从月、星着墨,点明七夕是情人团聚的良辰。全词以比兴和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位特别珍惜死别重逢、愿不再分离的青年夫妻的嗔爱形象。此词借秋月写缠绵,独具风格。
浣溪沙·新秋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七月。是时,东坡之妻王闰之来黄州近两个月。死别重逢,惊魂未定。携手登楼,遥望三星,愿不再分离,作此词以纪念之。
翻译注释
翻译
帘子不须要挂它上钩,它被风卷得自行挂住了钩子。秋风扫落叶,告诉人们新秋到了。独自牵着少女美丽的手登上高楼。
还没有圆的月亮像安静的美人,动作迟缓。现在是参星正照着户的时候,人们缠绵在新婚时爱情的喜悦中。香气自美人的衣中飘出,由于衣料细薄,显出美人的苗条柔软。
注释
(1)自上钩:自行挂住了钩子。
(2)报新秋:告诉人们,新秋到了。
(3)纤手:美人柔嫩之手。
(4)缺月:还没有圆的月亮,阴历十五日以前的月亮。
(5)舒窈窕:“窕”应是“纠”之误,苏轼误记了(苏轼《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也误“窈纠”为“窈窕”)。语出《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6)三星:天上二十八宿之一,《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7)绸缪:缠绵,不能分割的爱情。
(8)雾縠:似透非透的绉纱。
(9)纤柔:指苗条的身段。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浣溪沙·翠袖娇鬟舞石州
翠袖娇鬟舞石州,两行红粉一时羞,新声难逐管弦愁。
白发主人年未老,清时贤相望偏优。一尊风月为公留。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浣溪沙·画舫离筵乐未停
画舫离筵乐未停,潇潇暮雨阖闾城。那堪还向曲中听。
只恨当时形影密,不关今日别离轻。梦回酒醒忆平生。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
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
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浣溪沙·似水轻纱不隔香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丛菊已深黄。
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
浣溪沙·漫兴作
未到山前骑马回,风吹雨打已无梅。共谁消遣两三杯。
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