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浙江秋

〔元代〕姚燧

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作品简介

《普天乐·浙江秋》是元代散曲作家姚燧创作的散曲。此曲写离愁别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情谊。前八句极写离恨,“浙江秋,吴山夜”,点出时间、地点,“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写恨、愁如奔腾江潮,无有终期,如山峰重叠,尤为沉重。“塞雁来,芙蓉谢”,信物候之变迁,抒离别之痛苦,凄怆、哀怨之感,寓于景物描写之中。

创作背景

《普天乐·浙江秋》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小令。见《阳春白雪》前集卷五、《中原音韵》、《词林摘艳》卷一。《阳春白雪》录此曲,误为“满庭芳”,只有曲牌而无题目。《中原音韵》录此曲,曲牌为“普天乐”,并题为“别友”。作者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曾与弟子刘致来杭州,旋又离去。此曲或写于此时。

翻译注释

翻译

在秋夜里送别友人,离愁如钱塘江潮滚滚奔涌,别恨如吴山峰峦重重叠叠。更何况北雁南飞,荷花凋谢。

潇潇秋雨,一盏青灯,书房孤寂。真是怕离别又要离别。今宵一醉方休吧,反正明天终当离去,暂且把离愁按捺在心底。

注释

(1)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

(2)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3)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4)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

(5)宁奈:忍耐。

(6)些些:前一个“些”,一些,一点儿;后一个“些”,语尾助词。

全文拼音版

tiān··zhèjiāngqiū
zhèjiāngqiūshānchóusuícháohènshāndiéhányànláiróngxiè
lěngqīngdēngshūshèdàibiézěnrěnbiéjīnxiāozuìmíngzhāoníngnàixiē

作者介绍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少孤,为伯父姚枢所抚养,后被荐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散曲抒个人情怀之作较多,曲词清新、开阔;摹写爱情之曲作,文辞流畅浅显,风格雅致缠绵。与卢挚并称“姚卢”。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燧的诗

相关推荐

普天乐·西湖即事

〔元代〕张可久

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缥缈佳人双飞凤,紫萧寒月满长空。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

普天乐·秋怀

〔元代〕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普天乐·柳丝柔

〔元代〕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

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梨。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普天乐·闲居

〔元代〕张养浩

好田园,佳山水。闲中真乐,几个人知?自在身,从吟醉。

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任鸡虫失得,夔蚿多寡,鹏鷃高低。

普天乐·嘲西席

〔元代〕张鸣善

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普天乐·愁怀

〔元代〕张鸣善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

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普天乐·翠荷残

〔元代〕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名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普天乐二首

〔元代〕张养浩

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