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溪夜行

〔唐代〕张九龄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作品简介

《耒阳溪夜行》是张九龄所作的一首写景抒情佳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舟夜行的所见所感。开篇点明时间与行程,接着展现出一幅清幽画面:明月映照岭树,风静溪流潺潺。随后写岚气入船、霜华浮衣,营造出清冷氛围。尾联笔锋一转,虽闻猿声,却无离乡别家之愁。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在写景中寄寓着诗人豁达的心境。

创作背景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耒阳溪夜行》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傍晚时分,我乘着归舟,沿着溪流的源头缓缓前行,道路愈发幽静。

明月高悬,照亮着山岭上的树木,清风静止,只听得见溪流的潺潺水声。

山间的雾气悄悄飘入船中,寒霜凝结,在我的衣襟上泛起一层白霜。

虽然这夜晚能听见猿猴的啼叫声,但此刻我心中并无离家的愁绪。

注释

(1)岚气:山中雾气。

全文拼音版

lěiyángxíng
chéngzhàoguīzhōuyuányuánzhuǎnyōu
yuèmíngkànlǐngshùfēngjìngtīngliú
lánchuánjiānshuānghuáshàng
yuánshēngsuīshìbiéjiāchóu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号博物,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其诗温雅醇厚,一扫六朝绮靡,代表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被誉为“千古绝唱”。官至中书令(宰相),是开元盛世贤相,后遭李林甫排挤贬官。诗作含蓄蕴藉,开盛唐清淡一派,其《感遇》十二首托物言志,与陈子昂齐名。谥号“文献”,世称“张曲江”,兼具文采与政声。

张九龄的诗

相关推荐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清代〕林则徐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灵隐寺月夜

〔清代〕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唐代〕李白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