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清代〕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作品简介

《恨无常》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这首曲子以贾元春鬼魂口吻,写贾元春死后,托梦给贾政夫妇,劝告他们从仕途官场抽身退步,以挽救贾府的败落。全曲套用白居易《长恨歌》的形式,采用渲染手法,烘托出一幅悲惨的画面。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恨无常这支曲子是揭露贾元春命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正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好时光,没承想死亡已经来到。眼看着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抛弃,荡荡悠悠中就把年轻的生命消耗掉。

回头望,家乡的路太遥远,因此特意在梦中把爹娘来相告,儿已去,爹娘啊,望及时醒悟越早作准备越好。

注释

(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2)恨无常又到:指贾元春忽然夭亡。恨:遗憾,叹恨。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

(3)把万事全抛:抛下世间俗务,指死去。

(4)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庚辰本、北师大本为“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5)望家乡,路远山高:甲戌本为“望家乡,路远山遥”。

(6)故:特意地。

(7)寻告:劝告,嘱咐。

(8)黄泉:迷信说的阴曹地府。

(9)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

(10)退步抽身:从名利场中退出来。

全文拼音版

hónglóumèngshíèr··hèncháng
rónghuázhènghǎohènchángyòudàoyǎnzhēngzhēngwànshìquánpāodàngyōuyōufānghúnxiāohào
wàngjiāxiāngyuǎnshāngāoxiàngdiēniángmèngxiāngxúngàoérmìnghuángquántiānlúnāyào退tuìchōushēnzǎo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祖籍辽阳,生于南京。出身显赫的江宁织造曹家,幼年经历家族衰败,晚年贫居北京西郊。以毕生心血创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展现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宝玉、黛玉等经典形象。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融诗、词、曲、赋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宋代〕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天香·烟络横林

〔宋代〕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玉山道中

〔元代〕萨都剌

积雨千峰霁,溪流两岸平。

野花多映水,山鸟自呼名。

人语随乡变,官船带月行。

江南数千里,无处不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