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是魏晋时期文学家阮籍创作的一组诗。这八十二首诗主要抒写阮籍在魏晋易代之际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抒发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的痛苦与愤懑之情。这组诗被视为正始之音的代表,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原有雄心壮志。曹魏后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他们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造成异常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就是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
翻译注释
翻译
从前,当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志向崇尚是爱好《尚书》《诗经》。
真可谓身披麻布衣,心怀道德高,我期望跟颜回、阂子骞比美齐名。
如今我打开窗户,面对四周原野,登高远望我心中思念的这些古人。
只见一丘丘坟墓遮蔽一条条山冈,发现千万代人都一样要埋葬入坟。
他们都去世了,过去了千年万年,哪里还看得见他们生前荣禄名分?
于是我领悟了羡门子的神仙追求,不禁大叫起来,嗤笑今日的“愚蠢”。
注释
(1)昔:从前。
(2)尚:推崇。
(3)书诗:书,《尚书》;诗,《诗经》,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4)被褐怀珠玉:《老子》有“圣人被褐怀玉”语,是说圣人身披布衣,胸怀高尚,这里用来表示儒家安贫乐道的志向情操。褐:麻布衣服。珠玉:比喻道德高尚。
(5)颜:指颜回。
(6)闵:指闵子骞。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安贫乐道的典范人物。
(7)期:期望。
(8)轩:厅堂外走廊的门窗。
(9)所思:思念的人,即指颜、闵之类。
(10)丘:坟。
(11)蔽:布满,遮掩。
(12)代:一本也写作“世”,可从。
(13)同一时:是说世世代代的人都不免一死,这时不同的人都一样了。一说,世世代代的人在死后就变成同一个时代的人,因为人死后便无时代区分了。“时”释为“时代”。
(14)千秋万岁:千万年,极言久远。
(15)荣名:荣禄名位。
(16)之:往,到。
(17)悟:一本作“快”,通“娱”,觉得愉快。
(18)羡门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9)噭噭:同“叫叫”,大喊大叫。
(20)自嗤:自我嗤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阮籍的诗
相关推荐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寒松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咏贫士七首·其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咏蛙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