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湘灵》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作者二十七岁时离开初恋已八年的湘灵,去参加科举的路上写的。前两句写天寒地冻,别泪凝腮,无限的相思使人下意识地总是经高必回眸怅望;后两句写留下的湘灵也独倚西楼深情期盼。诗人相思恋人,情意无限,全诗写得凄婉哀伤。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白居易祖籍河南,出生不久,家乡就惨遭战火的侵袭,民不聊生,他的祖父祖母也因此相继离世。为了躲避战火,父亲把白居易和母亲送到了相对安宁的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州)。也就是在这里,白居易遇到了湘灵。他们初见的具体年份或已不可考,有说是唐建中三年(782),有说是唐贞元六年(790),总之,他们相恋并在一起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贞元七年(791)到贞元十四年(798),除却短暂的离开,符离时期的白居易除了闭门苦读,最幸福的时光很可能都是在湘灵姑娘的温柔陪伴中度过的。直到贞元十四年(798),他离开了符离,去参加科举考试。直到贞元十六年(800),诗人进土及第,这两年间,他写过三首思念湘灵的诗。《寄湘灵》就是其中的第一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寒冷的冬日,眼泪都要流干了,寒冷的空气把眼泪都冻住。我已距离你越来越远,每行至一处高地都忍不住要回头望一望你。
不论与你相距多遥远,我都知道家乡西楼上,有你孤独的身影,倚在栏杆上忧愁远眺。
注释
(1)湘灵:是指作者青梅竹马的至爱恋人,安徽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湘灵”本是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名字,原意是湘水之神,早在屈原的《远游》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鼓瑟”由此成为一个美好的意象,白居易用这个美丽的名字来代指他心目中难忘的初恋爱人,而特意隐去恋人的真名也是有可能的。
(2)凌:冒着,忍受。
(3)遥知:意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4)凭:靠着。
(5)栏干:竹木制成的遮拦物。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寄贺方回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寄远十一首·其一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寄题广信军四望亭
西北云高拂女墙,危亭虚豁望中长。
田间堤陌成新险,天外江川是旧疆。
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凭栏多少无言恨,不在归鸿送夕阳。
寄生草·闲评
问甚么虚名利,管甚么闲是非。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争闲气,使见识,赤壁山正中周郎计,乌江岸枉费重瞳力,马嵬坡空洒明皇泪。前人勋业后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寄穆侍御出幽州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寄友用韵
怀人坐长夜,帷灯暖幽光。
耿耿积繁绪,忽忽如有忘。
玄景逝不处,朱炎化微凉。
相彼谷中葛,重阴殒衰黄。
感此游客子,经年未还乡。
伊人不在目,丝竹徒满堂。
天深雁书杳,梦断关塞长。
情好矢无斁,愿言觊终偿。
惠我金石编,徽音激宫商。
驰辉不可即,式尔增予伤。
馨香袭肝膂,聊用中心藏。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寄内
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寄权器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
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