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

〔宋代〕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作品简介

《郊行》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蚕农勤劳辛苦还闹饥荒的现实,体现了王安石对蚕农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暗示了当时苛捐杂税猛于虎的社会弊端,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的关切之情。全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寓残酷的社会现象于朴素平实的语言中,含蓄委婉,沉郁深刻。

创作背景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舒州任满赴阙,除群牧司判官。嘉祐元年(1056)十二月,王安石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第二年五月,他离京就任知常州军州事。根据当时情况推测,此诗当系至和年间所作。时作者年三十四五岁。

王安石漫步郊外,看见野外的桑叶被采尽,农家饲养的蚕结茧肥密,这本是蚕农大获丰收的喜悦之景,应该是令人欣喜的。但是王安石随意问了问农家的生活状况时,结果却让他困惑惊异:原来养蚕人长年辛苦忙碌生活却一贫如洗,如同遭遇荒年饥岁。所以他写下了《郊行》这首诗以示对蚕农的同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嫩嫩的桑叶被采摘完了,那绿色的树荫越来越稀疏,芦箔上的蚕儿长大了,密密麻麻结满了肥大的茧。

我随意向村民们问问今年的生活与收成,看着他们这样辛苦忙碌,为什么还不能解决温饱反而闹饥荒?

注释

(1)柔桑:指柔嫩的桑叶。

(2)芦箔:用芦苇杆编成的席子或帘子,用作养蚕的工具。

(3)蚕成:蚕老结茧。

(4)聊:暂且,姑且,随意。

(5)风俗:这里指民众的日常生活。

(6)如何勤苦尚凶饥:此句犹言:“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凶饥:凶年饥岁。凶,指谷物不收,灾荒。

全文拼音版

jiāoxíng
róusāngcǎijǐn绿yīncánchéngjiǎnféi
liáoxiàngcūnjiāwènfēngqínshàngxiōng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安石的诗

相关推荐

行香子·芙蓉

〔明代〕高启

如此红妆,不见春光,向菊前、莲后才芳。雁来时节,寒沁罗裳。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霜。

兰舟不采,寂寞横塘。强相依、暮柳成行。湘江路远,吴苑池荒。恨月蒙蒙,人杳杳,水茫茫。

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旅宿

〔唐代〕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摸鱼儿·咏虫

〔清代〕况周颐

古墙阴、夕阳西下,乱虫萧飒如雨。西风身世前因在,尽意哀吟何苦。谁念汝。向月满花香,底用凄凉语。清商细谱。奈金井空寒,红楼自远,不入玉筝柱。

闲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也知玉砌雕栏好,无奈心期先误。愁谩诉。祇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寒催堠鼓。料马邑龙堆,黄沙白草,听汝更酸楚。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宋代〕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庐山东林杂诗

〔魏晋〕释慧远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南朝

〔唐代〕李商隐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杮,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代放歌行

〔南北朝〕鲍照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