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以质朴语言抒发重阳思亲之情。首句"异乡异客"的双重强调奠定孤独基调;次句"倍思亲"的"倍"字成为千古诗眼;后两句"遥知登高"的想象与"少一人"的缺憾,将空间距离转化为情感张力。全诗以"独-逢-遥-少"为情感脉络,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实写到虚想的升华,开创节日怀亲诗的经典范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作于开元五年(717年)王维十七岁游学长安时。"山东"指华山以东的蒲州(今山西永济),时诗人兄弟正居故乡。作品将汉代重阳佩茱萸的民俗注入个人情感,"少一人"的留白手法直接影响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今山西永济王维故居有诗碑刻录此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衹少我一人。
注释
(1)异乡:他乡、外乡。
(2)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佳节:美好的节日。
(4)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全文拼音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