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恩师的感激和踌躇满志的心境。前两句说自受知令狐楚以来,未有丝毫报效,感到惭愧,入幕原是为了干事,可是令狐楚先让他学习;后两句谓自己得到令狐楚亲自教诲写章奏,掌握了写作今体文的本领,胜过王祥之得宝刀与爵禄。全诗感情真挚深切,语言简洁凝练而意蕴悠长。
谢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十一月,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请李商隐到幕府中做巡官。李商隐曾经跟堂叔学做古文,而当时官私文书皆尚今体,擅长今体是文士从政和升迁的必要条件。令狐楚是擅长写作,尤其以今体章奏驰誉士林的大家,他发现李商隐才学深厚,但不善于当时草书奏章常用的今体文,于是亲自指教李商隐和令狐绹一起学今体文,李商隐感激不已。《谢书》可能是李商隐落第之后再受令狐楚太原幕府之聘时为表达谢意而创作的一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得到您的指教却不曾有哪怕些许的报答,只能白白地拿着笔墨纸砚接受您的为文之法。
自从您传授给了我写章奏的方法之后,即使像王祥得到佩刀这样的事情也不能让我慕羡。
注释
(1)谢书:为表达谢意的书信。
(2)微意:指自己报效恩师令狐楚之意。
(3)一毫:比喻极小或很少。
(4)龙韬:古代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战略、军机大事。六韬指文韬、武韬、虎韬、豹韬、龙韬和犬韬。
(5)传衣:谓传授师法或继承师业。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衣钵相传,作为传授佛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此指令狐楚秘授章奏之法。
(6)王祥佩刀:王祥是东汉末年琅邪临沂人,事继母朱夫人,以孝著称,隐居十年。魏徐州刺史吕虔召为别驾。吕虔有佩刀,工匠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佩此刀。吕虔以刀赠王祥。王祥以大功封万岁亭侯,迁太尉。入晋,拜太保。佩刀,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谢池春·残寒销尽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谢公亭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人送凤团及建茶
白发先朝旧史官,风罏煮茗暮江寒。
苍龙不复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
谢人送粽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