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到韶山

〔近代〕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作品简介

《七律·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家乡韶山,逗留到27日午后离开。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七律·到韶山》这首七言律诗,是25日深夜写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注释

(1)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2)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3)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4)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5)故园:故乡,指韶山。

(6)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8)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9)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

(10)高悬:高高举起。

(11)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12)为有:因为有。

(13)多:增强激励。

(14)敢教:能令、能使。

(15)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16)喜看:高兴地看到。

(17)菽:豆类的总称。

(18)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19)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20)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全文拼音版

··dàosháoshān
biémèngzhòushìchuānyuánsānshíèrniánqián
hóngjuǎnnónghēishǒugāoxuánzhǔbiān
wèiyǒushēngduōzhuàngzhìgǎnjiàoyuèhuànxīntiān
kàndàoshūqiānzhònglàngbiànyīngxióngxiàyān

相关推荐

七律·登庐山

〔近代〕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律·冬云

〔近代〕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七夕偶题

〔唐代〕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七哀诗三首·其三

〔两汉〕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七里濑

〔南北朝〕谢灵运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哀诗

〔两汉〕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律二首·送瘟神

〔近代〕毛泽东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