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人生感悟为主题,首联“翻覆升沉”总括仕途坎坷,“一半成空”直言岁月虚度;颔联连用“梦中梦”“风里风”的叠加意象,将人生虚幻与世事变幻的双重虚无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转写书竹为伴,在“万竿阒寂”与“千卷穷通”中寻求精神寄托;尾联借浊酒忘忧,化用“塞翁失马”典故,在自嘲中透出超然智慧。全诗对仗工稳,理趣相生,展现晚唐士人面对命运挫折时特有的通达与沉潜。
自遣
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作品简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
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金翠闇无精。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自题小像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自记庐山诗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
不觉作一绝云:“芒鞍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摁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