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
站在高高的楼阁上,靠着栏杆眺望,中军大帐里旗帜高高飘扬。
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时常感慨时局动荡,心中激愤难平,但对自己而言,又似乎能无喜怒哀乐。
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
黄河和华山上屯聚着不祥之气,伊水和瀍水边传来战鼓声声。
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
我惭愧自己没有平定战乱的良策,却白白承受了出师的名号。
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
手持兵符深知责任重大,亲临战场更觉生命微不足道。
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如同国家的股肱大臣般仰望高山般的忠臣,国家的安全如同唇齿相依,依赖于坚固的防线。
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
隐隐之中展现出冲锋陷阵的威势,你兼任御史大夫,光彩夺目。
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鲁仲连真是位义士,陆逊又怎会只是个书生呢?
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
确当的行为准则未必需要独特的智慧,先一步行动便可夺取战机。
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
楚地的云彩随着出征的马匹飘动,淮水的月光还照耀着连绵的军营。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
手抚宝剑,决心投身于这战斗,悲壮的歌声更加激荡不平。
从来重然诺,况值欲横行。
我俩要重视然诺,更何况在征讨安史叛军之时,更应该坚守自己的道义。
注释
(1)贺兰大夫:即贺兰进明,时任河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
(2)中军: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3)忘情:无喜怒哀乐之情。
(4)河华:黄河与华山的合称。
(5)妖气:因此时关中之地为安史叛军占领,故称。
(6)伊瀍:伊水与瀍水。此处泛指洛阳一带。
(7)戡难:消弭祸乱。
(8)多谢:多有逊色。
(9)秉钺: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经·商颂·长发》:“武王载斾,有虔秉钺。”
(10)临戎:亲临战阵。
(11)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
(12)列岳:高大的山岳。喻位高名重者。
(13)唇齿:比喻互相接近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此处指贺兰进明所领河南镇与高适所领淮南镇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14)长城:喻指可资倚重的人或坚不可摧的力量。《宋书·檀道济传》:“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此指贺兰进明为国家倚重之臣。
(15)隐隐:兴盛。隐,通“殷”。
(16)摧锋:挫败敌军的锐气。
(17)光光:显赫,威武。
(18)弄印:此指任命为御史大夫。
(19)鲁连: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20)陆逊:三国吴人,字伯言,有治才,善谋略。
(21)直道: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
(22)殊智:独特的智谋。
(23)先鞭:先行,占先。
(24)抗行:并行,抗衡。
(25)楚云:楚地的云。贺兰进明时任河南节度使,驻节汴州,领郡十三,辖境多属古楚地。
(26)淮月:指高适任淮南节度使之驻地扬州,也是平定李璘之乱的前线。
(27)投分:定交,意气相合。
(28)然诺: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
(29)横行:纵横驰骋。多指在征战中所向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