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虔州杨侍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此诗先叙述杨虞卿受到郑注及党羽的迫害,下狱远贬,直至冤死;后叙述自己曾受杨虞卿的知遇之恩但未尝报答的悲愤,李训等人虽被杀,但冤情还未昭雪。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
哭虔州杨侍郎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
如何大丞相,翻作㢮刑徒。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
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
深知狱吏贵,几迫季冬诛。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
流亡诚不吊,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
入韩非剑客,过赵受钳奴。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
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
莫凭牲玉请,便望救焦枯。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哭虔州杨侍郎》与《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创作背景类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杨虞卿先贬虔州司马,再贬司户,卒于贬所,李商隐作此诗以哀悼。
翻译注释
翻译
唐朝如今的法网,既不周密,也会漏掉了作恶之人,平民深受其害,至今还未恢复。
大宰相李宗闵怎么会被贬为潮州司户,就如同那解除枷锁的刑徒。
御史大夫李固言以邪门歪道陷害杨虞卿,致使杨虞卿获罪被贬。
李固言自夸能制止诽谤,按照郑注、李训事先已有的商量谋划,构陷无辜之人。
舒元舆按郑注等人的授意,用尽心思罗织罪名,律条如凝脂一样密集,没有一人为李宗闵、杨虞卿等人辩白昭雪。
杨虞卿等人早就做好了下狱的准备,罪在不测。
惨遭讼冤,对着宫门呐喊,青天一片广阔,无人应答。辞家远贬,只能在日至于悲谷之时远行。
因流亡而死,按照古礼确实不应该吊唁,但杨虞卿遭到贬谪是被诬陷,神理也不可诬也。
自己过去受知于杨虞卿,是诸生中最受优待的人。
自己还没来得及报答杨虞卿的知遇之恩,既不能像聂政那样入韩报仇,也不能像豫让那样蛰伏,实在惭愧。
杨虞卿客死楚地,招魂甚远,葬身邙山,孤苦伶仃。
杨虞卿死后即使被蝼蚁所食,也当甘心了,因为紧接着在甘露之变之后,李训等人便被族灭。
现在国家的阴德已经如此衰微,未必会没有天灾。
不要希望牺牲玉帛,请求神明,就可以让黎民免受大旱。
注释
(1)杨侍郎:杨虞卿,字师皋。大和九年(835),拜京兆尹。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儿甚密。上闻之不悦。郑注约李训上奏曰:“语出虞卿家。”贬虞卿虔州司马,再贬司户,卒于贬所。
(2)汉网:借指唐朝的法网。
(3)齐民:平民。
(4)大丞相:指李宗闵。
(5)㢮:一作“弛”。
(6)刑徒:解除枷锁的刑徒。
(7)中宪:御史大夫。
(8)外易:在外革易君命。
(9)尹京:京兆尹杨虞卿。
(10)本矜:自夸。
(11)弭谤:止谤。
(12)先议:事先已有商量计划。
(13)非辜:非罪。
(14)凝脂密:《盐铁论》:“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15)一炷扶:《世说新语·任诞》:“任恺既失权势,不复自检括。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裒败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16)狱吏贵:《汉书·周勃传》:“吾常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17)迫季冬:言将刑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8)白日晡:《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19)流亡:指身死异乡,魂魄散佚。
(20)若为:怎能。《左传》:“哀公诔孔子曰:‘昊天不吊,不不来犬心遗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茕茕予在疚!’”
(21)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谓己受知与虞卿,见待之礼数最优。
(22)剑客:《史记》载严仲子与聂政事。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郤。告聂政,聂政仗剑至韩,直入上街,刺杀侠累。
(23)钳奴:刑人。朱彝尊注:《史记》:“豫让事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灭智伯,让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所,欲刺襄子。”
(24)招魂:楚辞名篇。杨虞卿所贬虔州,古属楚地。
(25)邙山:河南洛阳北十里有北邙山,汉魏以来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26)垤蚁:蚁封。蚁聚土为堆。
(27)旋踵:转足之间,形容十分迅速。
(28)城狐:城狐社鼠,比喻仗势欺人的人,此指李训、舒元舆。
(29)阴骘:《尚书》:“惟天阴骘下民。”骘,定。
(30)牲玉:牺牲玉帛,祭祀用品。
(31)焦枯:大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哭刘蕡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哭张六
欲视目已瞑,欲语口已噤。
欲动肉已寒,欲书手已硬。
惟有心上热,惟有心上悲。
此热须臾间,此悲无休时。
所悲孤儿寒,所悲孤儿饥。
苦苦复苦苦,此悲遂入土。
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哭曼卿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醉,醉倒不去眠君家。
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
春辉照眼一如昨,花已破颣兰生芽。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魂飘忽随朝霞。
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遥作时多难,先令祸有源。
初惊逐客议,旋骇党人冤。
密侍荣方入,司刑望愈尊。
皆因优诏用,实有谏书存。
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
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
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
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
有女悲初寡,无儿泣过门。
朝争屈原草,庙馁若敖魂。
迥阁伤神峻,长江极望翻。
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
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园。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分以忘年契,情犹锡类敦。
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啸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自叹离通籍,何尝忘叫阍。
不成穿圹入,终拟上书论。
多士还鱼贯,云谁正骏奔。
暂能诛倏忽,长与问乾坤。
蚁漏三泉路,螀啼百草根。
始知同泰讲,徼福是虚言。
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輶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
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
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
平生负国谴,骸骨非敢私。
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哭李商隐二首·其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