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唐代〕崔道融

苎萝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上春。

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

作品简介

《西施》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主要记述西施入吴以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之事;后两句则赞美西施以身报国、功成身退的崇高品德。全诗立意新颖而语言含蓄,不但反映出诗人的独特见解,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西施形象。

创作背景

西施的事迹最早见于《吴越春秋》等史籍。她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传说吴亡后她随范蠡隐身江湖,后来西施故事被不断丰富,她便成了执行勾践的美人计的主角,并且说吴国灭亡是由于她的原因,于是西施在一些人心里成了反攻复国的英雄。崔道融感慨于此,而作诗咏之。诗人一共写过两首咏西施的诗,即《西施滩》和这首《西施》。此诗是在前诗的立意之上,结合相关的民间传说而成咏。

翻译注释

翻译

本是苎萝山下的像花一样的少女,却在吴王的姑苏台上占得头筹。

虽有欢笑却始终不忘国仇家恨,灭吴而身退后隐遁不知何处。

注释

(1)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苎萝山:地名,位于浙江诸暨。

(3)姑苏台:台名,亦作“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遗址即今灵岩山。

(4)敌国:此处指吴国。

(5)五湖:源见“范蠡扁舟”。指隐遁之所。

(6)功臣:此指范蠡。

全文拼音版

西shī
zhùluóshānxiàhuāzhàntáishàngchūn
xiàonéngwàngguóchùyǒugōngchén

作者介绍

崔道融(880—907),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人。曾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后官至右补阙。黄巢起义后,避难入闽(福建)。他的诗大都自然明快、通俗易懂。著有《东浮集》九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崔道融的诗

相关推荐

西施

〔唐代〕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江月·咏梅

〔宋代〕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西溪

〔唐代〕李商隐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唐代〕卢照邻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樽别孔融。

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代〕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施·柳街灯市好花多

〔宋代〕柳永

柳街灯市好花多。尽让美琼娥。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取次梳妆,自有天然态,爱浅画双蛾。

断肠最是金闺客,空怜爱。奈伊何。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