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春感

〔宋代〕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作品简介

《柳梢青·春感》是南宋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收录于《全宋词》中。这首词借写元宵节以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上片遥想故都临安而今在元人统治下的凄凉冷落,下片抒发作者凄苦的心情,对在海上继续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君巨深表关怀。全词节奏明快,笔调苍凉,从想象落笔,虚中见真意,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显著的特点。

创作背景

《柳梢青·春感》这首词作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元宵节。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刘辰翁参加抗元斗争,以同乡、同门的身分曾经短期参加文天样的江西幕府。景炎元年,元兵陷宋京临安,这年,词人避居庐陵山中。宋王朝已经灭亡,但抗元斗争仍在进行,词人亦是对此念念不忘。在一个充满亡国愁绪的元宵节,词人饱含深情创作此词,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可以说亦包含着对抗元志士的挂念。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

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上的君臣,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注释

(1)铁马蒙毡:战马披上了御寒的毡子,指侵入杭州的蒙古骑兵。铁马,指战马。

(2)银花洒泪:指花灯似落泪。银花,明亮的花灯。泪,指烛泪。

(3)愁城:借指临安。

(4)笛里番腔:笛子吹出了外族的腔调。番,古时对外族的称呼。

(5)街头戏鼓:街头上舞动的是元人的大鼓。

(6)青灯:光线青荧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7)高台:高的楼台,比喻京城。

(8)辇下风光:故国的都城风光。辇下,指京城。

(9)山中岁月:隐居山中的日子。

(10)海上心情:想念海上的心情。临安沦陷后,南宋的爱国志士多逃亡至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参加抗元复国的事业。或认为暗用苏武海上牧羊,坚守汉节的典故。

全文拼音版

liǔshāoqīng··chūngǎn
tiěméngzhānyínhuālèichūnchóuchéngfānqiāngjiētóushìshēng
kānzuòqīngdēngxiǎngguógāotáiyuèmíngniǎnxiàfēngguāngshānzhōngsuìyuèhǎishàngxīnqíng

作者介绍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入元不仕。其词承辛弃疾一派,为辛派词人“三刘”之一。风格遒劲绚烂。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又能诗文,曾评点王维、杜甫、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须溪记钞》,清人辑有《须溪集》。又有《须溪词》。

刘辰翁的诗

相关推荐

柳梢青·何事沉吟

〔清代〕彭骏孙

何事沉吟?小窗斜日,立遍春阴。翠袖天寒,青衫人老,一样伤心。

十年旧事重寻,回首处,山高水深。两点眉峰,半分腰带,憔悴而今。

柳梢青·送卢梅坡

〔宋代〕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柳梢青·岳阳楼

〔宋代〕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柳梢青·芳草闲门

〔清代〕蒋春霖

芳草閒门,清明过了,酒带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柳梢青·锦样江山

〔明代〕张煌言

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

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柳梢青·岸草平沙

〔宋代〕仲殊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柳梢青·花朝春分

〔清代〕顾贞观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觉无聊,任冷落、珠钿翠翘。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柳梢青·病酒心情

〔宋代〕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