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际寺》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在云际寺的见闻、感悟,通过对寺僧、小鹿以及山林的描写,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融洽,流露出了诗人对禅与自然融合之美的礼赞。
宿云际寺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乾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到今。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自云绕山山路幽深,禅门弟子远来相寻。
僧熟路踏苍苔归寺,鹿在林踩红叶有声。
高阁燃清香生静境,夜堂鸣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告别,不见南能直到如今。
注释
(1)东峰弟子:犹言东山弟子,即禅门弟子。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称东山法门。
(2)南能:指禅宗南宗惠能六祖。
全文拼音版
宿云际寺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乾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到今。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楚国寺有怀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宿灵岩寺上院
高高月白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
荤血屏除惟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
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沈沈。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龙兴寺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宿青草湖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宿昭应
武帝祈灵太乙坛,新丰树色绕千官。
那知今夜长生殿,独闭空山月影寒。
宿芥塘佛祠
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宿范氏水阁
枕水凿疏棂,云扉夜不扃。
滩声连地籁,林影乱天星。
人净鱼频跃,秋高露欲零。
何妨呼我友,乘月与扬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