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清晨时分,细雨如丝,从天空中随风倾斜飘洒而下。我坐在亭中,风吹开了亭子四周的疏帘。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我看到荷花几乎都凋零了,片片落花飘落在小池中,随着绿水漂流,知道秋天将要结束。
注释
(1)晓空:清晨的天空。
(2)疏帘:稀疏的竹织窗帘。
(3)野亭: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
(4)向:将近;接近。
(5)秋光:秋日的风光景色。
(6)零落:草木凋落。
(7)残红:落花。
(8)沼:水池,积水的洼地。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清晨时分,细雨如丝,从天空中随风倾斜飘洒而下。我坐在亭中,风吹开了亭子四周的疏帘。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我看到荷花几乎都凋零了,片片落花飘落在小池中,随着绿水漂流,知道秋天将要结束。
(1)晓空:清晨的天空。
(2)疏帘:稀疏的竹织窗帘。
(3)野亭: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
(4)向:将近;接近。
(5)秋光:秋日的风光景色。
(6)零落:草木凋落。
(7)残红:落花。
(8)沼:水池,积水的洼地。
《北亭》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秋晨北亭为视角,首句“斜雨飞丝织晓空”以织锦为喻,将细雨纷飞的美感动态呈现;次句“疏帘半卷野亭风”通过帘幕与秋风的互动,营造出空灵疏朗的意境。后两句转写池中残荷,“荷花向尽”点明时序变迁,“零落残红”与“绿沼”形成色彩对照,在衰飒景象中暗藏生生不息的轮回哲思。全诗语言清丽,画面感极强,通过细微观察展现自然物候的微妙变化,体现了晚唐诗歌追求纤巧幽微的审美趣味。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颿去何已。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埽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
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
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