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门·端阳》是清代诗人李静山描写北京端午风俗的七言绝句。诗歌以白描手法展现清代市井过端午节的生动场景:樱桃桑葚等时令鲜果、悬挂菖蒲、饮雄黄酒、贴驱邪黄符等习俗跃然纸上,末句以幽默笔触调侃讨账人见符退避的民间心理。全诗充满生活气息,是研究清代民俗的重要文学资料。
节令门·端阳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节令门·端阳》此诗收录于清代风俗史料集《北平风俗类征》。李静山生平不详,应为清中后期文人。诗中反映的"怕灵符"习俗,与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端午贴符纸避债"的北京特殊风俗相印证,可见当时商业信用与民俗信仰的有趣交织。
翻译注释
翻译
端阳节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还买了一壶雄黄酒。
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晦气找上门来。
注释
(1)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临终诗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念奴娇·雪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过闽关
关头雾露白蒙蒙,关下斜阳照树红。
过了秋风浑未觉,满山粳稻入闽中。
南堂五首·其四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秋斋独宿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其一
双阙钟声起万鸦,禁城月色满朝车。
竟谁诗咏东曹桧?正忆梅开西寺花。
此日天涯伤逐客,何年江上却还家。
曾无一字堪驱使,谩有虚名拟八叉。
杂诗十二首·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题浔阳楼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