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惜春词作,以童话般的想象追寻春天踪迹。上阕"春归寂寞"的设问与"唤春同住"的天真,展现对春光流逝的不舍;下阕"问取黄鹂"的奇思与"飞过蔷薇"的怅然,在不解鸟语中暗藏哲理。全词以"归-知-唤-问-飞"为动作链,语言清新如儿歌却蕴含"逝者如斯"的深沉慨叹,体现江西诗派"以故为新"的创作特色。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春归何处》此词作于崇宁元年(1102年)黄庭坚贬谪宜州途中。诗人借惜春主题,寄托对政治春天(新政)幻灭的感慨。"黄鹂"意象既受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影响,又赋予其传讯使者的新角色,今广西宜州山谷祠存有词碑。
翻译注释
翻译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唤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