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

〔唐代〕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注释

(1)槛: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而非通常所指临水有栏杆的建筑。一说指栏杆,似指湖边台榭上的栏杆,亦泛指台榭。

(2)翻翻:形容叶子随风飘动之状。

(3)菱荇:二者皆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4)回塘:曲折回绕的池塘。此指镜湖边上的池塘。

(5)飞夕阳:即“夕阳飞”的倒装,意谓在夕阳下飞。

(6)雾雨:蒙蒙细雨。

(7)潇湘:原指湘江与潇水,此指湘江。

(8)篷艇:即篷船。篷,一作“蓬”;艇,一作“顶”。

(9)东归客:指作者自己。归,一作“游”。

(10)楚乡:指作者在吴地(吴被楚灭,故又称楚地)太湖附近的旧乡。

南湖拼音版

nán
shàngwēifēngjiànliángfānfānlíngxìngmǎnhuítáng
chuánzhuóànwēichūncǎoshuǐniǎodàifēiyáng
yǒushēnglànghuāxiāoxiāng
piāoránpéngtǐngdōngguījìnxiāngkànchǔxiāng

作品简介

《南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湖上春景图,尾联由湖上景物引发对“楚乡”的思忆。全诗语言精工凝练,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颔联对句和颈联出句尤为出色。

创作背景

《南湖》此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春。会昌元年(841),温庭筠自长安东归吴中,当年秋天抵达吴中旧乡。大约次年春天,由吴中游越中,此诗即抵达越中后所作。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温庭筠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南湖早春

〔唐代〕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南湖晚秋

〔唐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南湖

〔清代〕徐缄

昨夜南湖雨点齐,蓼花滩没板桥低。

美人晓起褰珠箔,无限白云飞出溪。

南湖

〔宋代〕曾季狸

葛巾藜杖兴何长,为爱南湖六月凉。

雨在山头作云气,风来水面散荷香。

登临稍喜市声远,徙倚犹嫌归兴忙。

后日重来携枕簟,不妨午梦到斜阳。

南湖

〔宋代〕陶弼

宁越佳山水,南湖水浅清。

暗泉通古庙,凉气入军城。

有禁鱼常乐,无机鸟不惊。

远蕃𦨴舶至,海角暮潮平。

南湖

〔明代〕汤宾尹

南湖湖影阔,霜树远微茫。

噪水凫头壮,牵舟草尾长。

晚山烟后翠,初月日边黄。

飘泊知予事,翻愁近故乡。

南湖

〔宋代〕赵廱

每忆南湖上,青帘卖酒亭。

柳条鱼颊翠,花片马蹄馨。

寒食经行路,晴窗入梦屏。

因循春又晚,风紧搅空冥。

南湖

〔宋代〕赵汝谈

每忆西湖上,青帘卖酒亭。

柳条鱼颊翠,花片马蹄馨。

寒食经行路,晴窗入梦屏。

因循春又晚,风絮搅空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