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四》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南园十三首·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至十一年(816)之间。
翻译注释
翻译
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
注释
(1)未有:一作“未满”。
(2)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甲,新芽。
(3)因遗戎韬一卷书:张良游下邳,桥上有老父使良取履,后出一编书授之,乃太公兵法。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全文拼音版
南园十三首·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南湖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南乡子·洞口谁家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南歌子·转盼如波眼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