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相传为诗人七岁所作。全诗以"鹅,鹅,鹅"的欢快呼告开篇,"曲项向天歌"勾勒昂首姿态,"白毛浮绿水"展现色彩映照,"红掌拨清波"捕捉动态细节。三组工整对仗将鹅的形神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明快如儿歌又暗含格律之美,体现了初唐诗由齐梁咏物向盛唐气象的过渡,成为千年传诵的启蒙诗典范。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咏鹅》此诗创作约在贞观末年(640年左右),出自骆宾王少年时期。其父任博昌县令,诗人随居官舍,见池塘白鹅戏水即兴而作。作为"初唐四杰"中最年长者,这首童谣般的作品已显露其观察力与语言天赋。作品诞生于唐代诗歌律化初期,既保留南朝咏物诗的精细,又开创了唐音的鲜活气质,堪称中国诗歌史上最成功的"神童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全文拼音版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七岁作《咏鹅》传诵千古,其诗文辞华美,尤擅骈文,讨武曌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锋芒毕露,连武则天读后亦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兵败后下落成谜(一说被杀,一说遁入空门)。诗作开拓了初唐气象,对扭转六朝绮靡文风有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
绝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