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胡溵因其父厚敛而亡,并非出于天子的旨意;颔联引用两典告诫为官者当清廉,不认同胡证敛财之举;颈联陡然一转,对胡溵之死表示遗憾和惋惜;尾联抨击宦官集团借题发挥,残害同僚。全诗叙议结合,措辞隐晦,显示了李商隐婉转含蓄的诗风。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
饮鸩非君命,兹身亦厚亡。
江陵从种橘,交广合投香。
不见千金子,空余数仞墙。
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冯浩、张采田俱编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7),谓为胡证之子胡溵被害事而作。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云:“《旧唐书·胡证传》:太和二年冬,证卒于岭南使府。广州有海之利,货贝押至。证善蓄积,务华侈,童奴数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岭表奇货道途不绝,京邑推为富家。证素与贾善,及李训事败,禁军利其财,称证子激匿睐,乃破其家。一日之内,家财并尽,执激入左军,士良命斩之以徇。诗为此发也。”《新唐书·胡证传》:“胡证拜岭南节度使卒。广有舶贝奇宝,证厚殖财自奉……号京师高货。素与贾餗善,李训败,卫军利其财,声言餗匿其家,争入剽劫,执其子溵内左军,至斩以徇。”胡证因贪财黩货导致其子无辜被杀,却无人察觉其为无辜。李商隐过其门,有感而作《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番禺侯之子胡溵被杀并不是皇上的旨意。他增加自己的财富,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丹阳太守李衡治家种橘树千株,一年可得绢数千匹;晋朝广州刺史吴隐之因其妻收受沉香而投江自尽。
为官者应注意清廉而勿厚积。看不见富家子弟,只剩下数米高墙。
杀人需要公开宣布罪状,处决示众。哪能如汉高祖一样与人们约法三章?
注释
(1)番禺侯:指岭南节度使,此指胡证。
(2)赃罪:指多财。
(3)不辜:无辜。
(4)事觉母者:纪昀认为当作“事毋觉者”,即被害事无人发觉。者,《全唐诗》校:“一作老。”
(5)鸩:用鸩鸟羽毛泡成的毒酒。《汉书·萧望之传》载,萧望之在宦官派兵包围其家时,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在危迫之下,终于饮鸩自杀。
(6)厚亡:以多财而死。《老子》:“多藏必厚亡。”
(7)江陵从种橘:《史记·货殖列传》:“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汉丹阳太守李衡曾密遣人于武陵龙阳祀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谓儿曰:“吾洲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书·孙休传》。
(8)交广:交州、广州,均属岭南道。《晋书·良吏传》:“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归自番禺,其妻刘氏赍沉香一斤。隐之见之,遂投于湖亭之水。”合:应该。与上句“从”字对照见义,谓更应注意清廉而勿厚积。
(9)千金子:富家子弟,此指胡溵。
(10)数仞墙:高墙,指胡溵家之墙。
(11)显戮:明正典刑,当众处决。语出《尚书·泰誓》。
(12)汉三章:刘邦领军占领秦都咸阳后,宣布“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称为“约法三章”。见《史记·高祖本纪》。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故衫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故都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帝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故乡杏花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故人寄茶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故园置酒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